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出台

15.02.2015  11:59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出台,六市一区差异化有序发展

5年后实现产值2.2万亿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规划》提出,要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重点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规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布局”以及“保障措施”。规划范围为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主要指鼎湖、大旺、高要、四会)市和顺德区,规划期为2015年至2020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江西岸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25.7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分别是2005年的4.3倍和3.6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0%、17.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约1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3%。

  《规划》提出,到2017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000亿元,年均增长约15%,其中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卫星及应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40%。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0亿元,年均增长约1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0%。

  《规划》强调,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龙头带动与产业集群相结合、差异发展与协调互动相结合,根据珠江西岸各市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和要素供应情况,合理布局,发展各有侧重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差异化有序发展;引导装备制造业及其基础零部件、原材料等外围配套产业梯度转移和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一体化发展。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出炉

  至2017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产值1.5万亿元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规划》指出,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广东特别是珠江西岸各市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介绍,规划范围为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主要指鼎湖、大旺、高要、四会)市和顺德区,规划期为2015—2020年。《规划》提出,要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重点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形成“海陆空”新格局

  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装备制造业“海陆空”发展新格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珠江西岸已发展成为广东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2013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已完成工业总产值8725.7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分别是2005年的4.3倍和3.6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0%、17.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约1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3%。

  此外,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水平较高,已建立了国家级工程中心4家,形成了中山风电装备、江门轨道交通装备、珠海航空装备、顺德精密智能制造等10家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装备制造业“海陆空”发展新格局。

  对此,《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到2017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5%。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0亿元,年均增长约1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0%。

   打造10个超百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到2017年,初步形成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形成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规划》指出,与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先进地区相比,广东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骨干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不高;系统集成能力较弱,尚未形成以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产业链;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对此,《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

  首先,要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到2017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骨干企业产品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先进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R&D支出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以上,基本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先进装备制造创新体系。

  其次,要逐步完善培育产业链。到2017年,初步形成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形成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其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到2017年,形成4—5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

   引进50家投资额超10亿先进制造企业

  重点引进带动性强的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对实际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市共同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为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规划》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其中,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各重点领域均建成1家以上国家认定的工程中心,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深水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承担的省级财政支持的科技研发项目,用于研发人力投入经费的比例最高可上调至30%。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珠江西岸各市(区)为主体,以现有产业基地、开发区、产业园、新区为载体,在落实各市与央企签订的投资合作协议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区位情况和产业基础,坚持高起点引进,精准招商,做大增量,重点引进带动性强的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对实际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市共同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招商引资活动从2015年开始连续开展3年,每年召开一次对接签约会,力争累计引进50家以上投资额超1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珠江西岸十大产业发展布局

  智能制造装备

  范围:佛山市、顺德区、珠海市、中山市、肇庆市、江门市、阳江市。

  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2000亿元,形成2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

  布局: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主,重点发展关键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推进以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的研发和产业化。

  节能环保装备

  范围:佛山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目标:到2017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环保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布局:以佛山市为主,重点发展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竞争能力强的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及配套节能服务产业,培育开发城市垃圾智能分选和处理成套装备、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成套装备以及污染检测和远程诊断系统等高端环保装备,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汽车制造

  范围: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肇庆市、江门市、阳江市。

  目标:到2017年,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超过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2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布局:以佛山市为主,重点发展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三大基地,研究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等前沿技术。

  重要基础件

  范围:阳江市。

  布局:以阳江市为主,重点发展精密轴承、高强度螺栓、精密齿轮和高档液压/气动/密封件及系统等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以及大型和特殊零部件制造及加工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范围: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阳江市。

  目标:到2017年,基本建成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到2020年,形成产值千亿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布局:以珠海市为主,重点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和大型临港工程装备,研究开发可燃冰等海底能源开采技术装备以及无人潜航器、深水机器人等先进装备。

  轨道交通装备

  范围:江门市、珠海市、佛山市。

  目标:到2017年,形成1000辆轨道交通车辆年生产能力。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修造产业基地。

  布局:以江门市为主,依托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零部件,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产品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装备自主化能力。

  通用航空装备

  范围:珠海市、阳江市。

  目标:到2017年,培育壮大1家通航装备制造企业。到2020年,成为国内主要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之一。

  布局:以珠海市为主,以低空领域开放为契机,重点发展航空关键技术研发,以及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轻型直升机等,积极发展机场空管导航监视装备和牵引车、气源车、电源车和空调车等机场地勤设备。

  新能源装备

  范围: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

  目标:到2017年,培育形成1—2家系统设计、设备制造一体化的输配电工程总承包公司。到2020年,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布局:重点发展光伏装备、风电装备和核电装备,延伸发展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型传感测量、通讯信息、电能质量控制、决策支持、超导、分布式电源柔性接入技术等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培育开发高温气冷堆、10兆瓦及以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及装备。

  生产服务业

  范围:佛山市、珠海市、顺德区。

  布局:顺应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以佛山市、珠海市、顺德区为主,积极发展先进制造领域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推动服务型先进制造业发展,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卫星及应用

  范围:中山市、佛山市、珠海市。

  目标:到2017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销售额超亿元的卫星应用企业,初步建立区域卫星应用产业体系。

  布局:以中山市为主,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三大领域。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