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农村污水处理将实现在线监控

01.09.2015  17:12

  图为南澳村“讲究卫生健康生活”标语。王荣 摄

  行走在南门村村道上,细心的人会发现每家每户均有一个小型可移动垃圾箱,村民们的垃圾都会扔进垃圾箱。在南门村,全村共有1580个可移动垃圾箱,“垃圾遍地扔”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是农村村容村貌提升面临的两个“老大难”问题。在幸福村居的建设过程中,斗门以“六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农村环境提升,在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方面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已具雏形。

  在此前基础上,斗门于日前再出创新举措,出台《斗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评暂行办法》,区考评组每月对各镇例行月度考评,对每月考评排名第一的镇奖励25万元,以奖励优秀取代过去统一补偿的传统模式。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对农村的污水处理也将实现在线监控。

   环境整治

  农村垃圾纳入城镇收集处理系统

  网山村是斗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随着幸福村居的不断推进,网山村村民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村民每家每户自设垃圾桶,村内的生活垃圾在集中收储后,被运送到垃圾中转站对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并被评为广东首批名镇名村。

  像网山村一样,得益于近两年来幸福村居建设的推进,斗门农村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斗门幸福村居办副主任任耀浩告诉记者,目前斗门已全面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统一设计和建设垃圾屋、垃圾站、垃圾中转站,以标准化手段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截至2015年7月底,全区各镇共进行了43次全民大型清理垃圾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共投入人力18多万人次,清扫村镇农贸市场31个共6210次,全区利用各项资金已建设密封式垃圾屋344个、垃圾清运平台165个、垃圾中转站12个,配套垃圾压缩车15台、小型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5台。

  在制度建设上,斗门制定了系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案,同时改变对村居环境整治的扶持模式,对每月考评排名第一的镇奖励25万元,以奖励优秀取代过去统一补偿的传统套路。除固定每月考评外,区农村环境卫生考评组还不定期对区内所有农村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的将马上通过刚组建“斗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微信群”以图片和地图定位的形式直接通报,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目前,斗门乡镇垃圾处理已全部纳入主城收运系统,下一步将着重提高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效率,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力争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

   污水处理

  推广“互联网+农村污水处理”整治模式

  过去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远离镇中心的南门冲口村的污水处理一直较为滞后,村里的生活污水大都直排南门涌内,影响了水质,村居环境也难以提升。在幸福村居建设中,该村建设了污水处理生态园,采用预处理加生物渗滤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村里的“水环境”得到改善。

  一个总占地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湿地生态园,实际上承载着300多人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据了解,斗门镇南门冲口村的生态式污水处理站面积不大,但每日最高可处理污水50吨,过滤后的水可灌溉农田,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得到很大缓解。

  但是,污水处理站的位置相对偏远,值班人员都不愿意驻站管理,冲口村为此在处理站安装了广域网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机械设备采样传送到污水厂总部,替代人工值守、采样,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提高了监管效率,每吨污水可以节省处理成本0.7元左右。

  像冲口村这样建设迷你污水处理厂的村居在斗门还有不少。截至今年7月份,斗门12条村居已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在建设的有23条村居。据了解,斗门全区124条村居中,65条村居需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59条村居将建设接驳管网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按照计划,斗门今年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目标,大部分村居都将单独建设湿地生态园迷你污水处理厂;同时“互联网+污水处理”的模式将逐渐在全区铺开,今后农村的污水处理都将实现在线监控。

   投4000万改建25条乡村道路

  路网升级

  投4000万改建25条乡村道路

  两个月后,15公里长的黄杨大道将进行修复;5条低标准县道升级改造工程争取年内动工;25条乡村道路力争年底前完工……从省道到乡村道路,斗门区内的交通路网将全方位升级,农村的出行条件将迎来明显改善。

  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是幸福村居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斗门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蔡基生介绍,斗门全区将有25条乡村道路实施改建,总长约2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其中上栏至大泵、东安至大泵、上洲村至永业围以及虎山环村路、东湾至光明段等5条道路改建已经完成,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

  此外,斗门将对道路两边的绿化提升改造,整合资源、合理规划,采用线、形、色的设计模式改善道路两旁的绿化水平。目前,斗门区乡村道路景观提升工程项目为5个地段的乡村道路景观提升,即4条乡村道路及沿河大堤,分别为御温泉至小赤坎乡村道路、旧五山乡村道路、珠海大道灯笼路口至白蕉镇府乡村道路、白石村至南澳村乡村道路和黄杨河两侧河堤,总长约52公里。

   ■链接

  环保垃圾屋亮相

  脏臭问题不再有

  近日,有市民在斗门井岸城区发现,小区的露天垃圾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外形漂亮的“红砖”小屋子,这正是斗门大力推行的环保垃圾屋。

  据记者观察,环保垃圾屋基本是红砖外立面、不锈钢扶手栏杆,垃圾屋里面接通了电源、水源,配有照明灯、换气扇、紫外线消毒灯、灭蚊灯等多功能器具,在周围基本闻不到平常的垃圾臭味,有效解决了过去露天垃圾池蚊蝇滋生、脏乱恶臭的问题。

  据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所介绍,斗门计划在井岸城区、城东片区、白藤片区安装第一批75个环保垃圾屋,已全部完成选址工作,目前有20个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对城区环境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崔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