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力争“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01.08.2015  11:57
珠海军地领导始终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珠海“双百拥军行 医疗进军营”活动中,医护人员给驻岛战士采血。 沈成 摄

自2012年1月珠海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以来,珠海军地领导始终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主动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拓宽拥军领域,提升融合层次,开展特色双拥活动,打造特色双拥文化,全力推动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健全制度体系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明确要求。

这是珠海创新双拥工作的战略指引。近年来,珠海市军地领导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理念,推进军地思想观念的深度融合,并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完善领导和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五纳入”:把双拥共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党政绩效考核,纳入财政预算,把双拥光荣传统和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和部队政治教育内容。

珠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在经济建设布局、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安排上统筹考虑国防需求,在制定《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指明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作方向和提供了机制保障,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坚持走出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当前,珠海市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主动把国防建设和部队建设需求纳入产业发展布局中,初步打造了“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并逐步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珠海市积极推进军地重点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军事要求,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在珠海港口、码头建设中,兼顾大型军舰停泊和补给功能建设;在珠海金湾机场建设中,兼顾战备需要,实现航空设备、场地军地共用;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桥墩建设考虑到战时需要,预留军舰通行所需的位置;有效促进了国防军队资源与地方资源的相互融合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

2012年以来,珠海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市级财政共投入10.25亿元资金支持部队建设,有效改善部队物质文化生活,帮助解决部队交通、供水供电、营房改造和优抚对象补贴等问题。

创新拥军活动打造特色双拥文化

珠海香洲区社会化拥军基地创办5年来,共开办6期培训班,142名学员在此结业,并获得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基地负责人边世华是一名退伍的汽车兵,多年来,他致力于免费为现役子弟兵进行汽修培训。作为珠海市首批社会化拥军基地试点,该基地的成功无疑是珠海构建社会化拥军新格局的缩影。

近年来,珠海根据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做好双拥共建工作的不竭动力,不断拓宽拥军领域,创新双拥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四进军营”“五个一批五个一百”等系列特色活动。市双拥办先后举办“珠海市双拥共建‘文化进军营’书法摄影培训班”、首届“浪漫珠海 幸福双拥”军地青年联谊活动,组织驻珠军警部队海岛部队优秀士兵代表看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系列具特色、影响力大的双拥活动,丰富官兵业余生活,双拥工作内涵得到不断充实。

目前,珠海共有250家企业、社会组织加入了拥军阵地,与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2013年以来,珠海依托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搭建社会化拥军平台,组织300多家企业、4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双百拥军行”活动,给部队送去慰问金320多万元,空调21台,电脑35台,图书27000册,医药品100多万元,掀起了爱国拥军的新高潮。

丰富的双拥活动,也孕育出颇具特色的双拥文化。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双拥题材微电影《蓝色青春》近日上映,集中讲述了驻岛边防官兵在守岛爱家、忠诚履职、奉献青春的过程中,与海之儿女结下不可割舍情谊的感人经历,展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在网上得到较好传播。近年来,包括举办长篇纪实小说《军嫂》首发式座谈会、警备区表彰“十大可爱军嫂”等一系列载体新颖、内涵丰富的活动和作品涌现,为珠海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使全市军民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有效提升。

强化法治保障依法双拥解决安置就业等难点

今年2月,服务于全市复员退伍军人的平台——珠海市复退军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随后珠海各行政区相继成立了复退军人服务中心,旨在建立帮扶、服务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优抚政策落实到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双拥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军转干部、退伍士兵、随军家属安置就业难和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难等方面。珠海市主动适应双拥工作新形态和新任务,把落实双拥优抚政策作为创建“双拥模范城”的硬指标和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法治保障,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依法双拥水平。

2012年以来,珠海市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珠海市拥军优属规定》《珠海市军队抚恤优待实施意见》《珠海市驻军随军家属安置办法》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共安置随军家属604人、接收军转干部431名、退役士兵976名,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4332.96万元;培训退役士兵112人,落实培训经费84万元;安置率均达100%。

为推动双拥政策落实到位,珠海市还创新性地开发出相应软件系统,于2012年建立了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服务软件系统,全市2418名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较好的医疗保障。据统计,2012年以来,珠海市共为全市3091名重点优抚对象和农村籍60岁退役人员拨发了定恤定补金和生活补助金6878.6万元;组织60名重点优抚对象赴西樵山集中疗养,90名重点优抚对象赴西樵山分散疗养;组织“关爱功臣巡回医疗队”为全市88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送医送药。

驻珠军警部队拥政爱民

助推蓝色珠海科学崛起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驻珠军警部队在完成军政训练、战备执勤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助推“蓝色珠海 科学崛起”。

在参加扶贫帮困中,驻珠军警部队积极参与,各单位挂钩的贫困村、贫困户均100%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珠海警备区先后对口帮扶斗门区莲洲镇西窖村和东安村,累计投入100余万元,改造村民危房、硬化村内道路、改善村居环境、扶持脱贫项目。

在支持基础建设中,珠海警备区全力支持珠海市海洋发展和海岛开发战略,主动沟通协调,妥善处置国防工程建设和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边防五支队积极配合海洋开发战略,重点跟进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横琴澳门大学、中央十字门商务区等4个重大工程项目,先后搬迁营区土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为重大项目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2012年以来,驻珠军警部队共出动官兵32000余人次,先后参加“两会”、中国航展、国际马戏节、沙滩音乐节等安保任务,圆满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