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大学精神 那些关于校训的故事(更新中)
当莘莘学子踏进向往已久的校园,那篆刻于石碑、悬挂于礼堂,或质朴、或简约、或凝重的校训,融古通今,精辞义达,吸引着他们的目光。数年之后惜别母校,这寥寥数语已铭刻内心,成为前行的精神指引。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学校的风格,往往和它的校训相辅相成。那些埋藏在校训背后的故事,成了每个大学发展的根基。
而说到珠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分校等等大学,成了珠海吸引人才的一块招牌。而“珠海无名校,名校在珠海”也成了珠海的一大特色,这些大学的精神,也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珠海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内,成立于2004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是珠海市兴办大学科研区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地5000亩,位于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
图书馆
校园北面的读书岛、月牙湖
【校训】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北京理工大学校训
【 校训的故事 】
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曾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许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
然而,直到2010年建校70周年的时候,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才确定为“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八个字。那么,此前的70年,北理工就没有校训么?当然不是。
1939年,党中央决定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正式成立。它是解放区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最高学府,又是进行自然科学学术活动的中心。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先河,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兴办高等科学技术教育与研究的道路,从而在中国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第一任院长是李富春,第二任院长是徐特立。
1942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同年,该校的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徐特立一直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他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形成了北理工最初的精神品格。他倡导“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强调教育要“以群众为本位”和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
20世纪60年代,在北理工中门主干道的固定式标语壁上,写着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制定的校风校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校都用过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八个字也一度成为北理工的校训。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作为校训。
东汉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说:“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以“德”为首,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也是徐特立教育思想的主线和灵魂。“学以精工”指在学问、技术或业务上的追求要精益求精,这是北理工人多年的坚持和追求。(光明网)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1999年9月11日,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市将位于唐家湾的3.428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其上原珠海大学(筹)的建筑物及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由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
【 校训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校训的故事 】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介绍,当时因为直系军阀冯玉祥于10月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权,邀请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先生忙于准备北上事宜无法光临成立典礼,乃摘录《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手书国立广东大学成立训词。
“孙中山当时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政府官员、科学家等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有一种革命思想、能够复兴中华民族的人才。”我国行政学泰斗、中山大学教授夏书章如是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成立训词成为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留给中山大学的最后遗训。
暨南大学珠海分校
1998年8月28日,暨南大学率先与珠海市政府首次签订了办学协议,以此开创了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为学院破土动工奠基,原教育部周济校园一角部长对这种办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说: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是暨南大学办学的延伸。
【 校训】“忠(zhong)信(xin)笃(du)敬(jing)”
【 校训的故事 】
《论语·卫灵公》篇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是很全面的。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南方网珠海频道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