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年组建5000球队 校园足球紧盯体质而非成绩
首届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落幕
随着终场哨声的吹响,历时10个月的“富力杯”第一届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于昨日落下帷幕。“富力杯”第一届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于2014年7月18日正式启动,分区级联赛和市级决赛两个赛程组织。共有540所中小学和中职学校、671支队伍、1.1万余名学生参赛,共比赛2100多场次,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市校园足球的发展普及。经过10个月的奋力拼搏,共决出9个组别的前八名,番禺、增城、荔湾、越秀、海珠、黄埔等区被评为最佳组织奖,10个赛场被评为优秀赛场奖,72名球员被评为最佳球员,并评出了12名优秀裁判员、72名优秀教练员、36所体育道德风尚奖学校。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穗教宣
据了解,到明年全市将设立500所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组建5000支校园足球队伍、吸引5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种校园足球活动。
在颁奖仪式后举行的校园足球推广学校校长培训活动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表示,2009年以来的校园足球没有摆脱以往“竞赛核心、球队核心、金牌核心、球星核心”的思维模式,而在各地的成果展示中,几乎没有看到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报告。“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校园足球绝不能等同于竞技足球,而是要通过校园足球,增加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吴键说,因此在建设初期,不必紧盯“出了多少高水平运动员”、“参加了多少高水平比赛”、“获取了多少运动成绩”。发现、培养优秀足球人才,才是校园足球的“派生”目标。
足球特色校应形成学段对接
足球小将的升学之路,是许多学生与家长最为关注的。吴键建议,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按照教育公平、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特色学校布局,按照高中、初中、小学1:3:6的比例在县(区)范围内布局,形成学段对接,为优秀运动员在各学段得到持续培养奠定升学基础。记者获悉,越秀区今年小升初足球特长生学校从原来的三间增加到八间。而有民办学校负责人希望,在学段对接的布局过程中,能将有足球特色的民办小学也纳入其中。
冠军球队如何炼成? 每年投入超15万元
真光中学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高中男子组冠军。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的11人制足球场地用的是AC米兰训练专用草,2012年~2014年每年在校园足球建设方面年均投入超过15万元,2014年更是超过20万元。师资方面,学校现有足球教师3名,一人为足球硕士研究生学历,另两人为足球专业本科,具备国家一级裁判员资质。
另外,该校已完成了足球校本课程第一期建设,足球课程占体育必修课程总量约20%。开设了足球选修课程和面向高一年级的足球校本课程,学生每周参与足球活动时间约3小时,每年组织一次持续时间为4个月的全校80%以上学生参与的校内班级男、女足球赛事。目前,该校有男、女两支足球队,人数达到60人,涵盖高中三个年级。包括真光实验中学等四所初中为该校梯队建设定点输送校。
无特长生如何推校园足球?
校级比赛名目众多全员参与
三中足球的成功之路,或许能成为许多非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无足球特长生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范本。该校校长廖小兵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为了响应国家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该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计划”,校园足球成为该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开展校园足球的“秘诀”就是举行“名目众多”的校级比赛:高中各个年级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校长杯”级赛。另外,还有一系列对抗赛,如高一高二对抗赛、高二高三送别赛、高二高三文理科对抗赛。在一个学年中,每个班能够参加5~15场正规的校级比赛,从而为该校足球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连我们学霸众多的高中精英班也特别热衷于参加足球比赛。”廖小兵说。此后,该校从草根比赛一路杀入正规的市级联赛,并在“富力杯”第一届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提前一轮锁定了8强席位,最终获得第六名,成为广州中学生市级足球比赛历史上第一支没有足球特长生的8强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