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战马为什么不披甲?

04.11.2015  15:15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引来众人好评。有人考证,此剧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果真如此的话,《琅琊榜》中的战争场景便出现了一个与史实不太相符的瑕疵:剧中的骑士胯下战马并不披甲,而历史上的南北朝偏偏正是中国重装骑兵——“甲骑具装”的黄金时期。

应运而生的重骑兵

自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以来,中原军队开始大规模引入骑兵这一兵种。先秦时期的骑兵直接骑在光溜溜的马背上,很容易前后滑动,双手使用兵器更是很不方便,在使用刀、矛格斗时,因兵器的反作用力,骑手极易坠马,这使得骑兵在与步兵或战车之间进行近战肉搏时没有任何优势。因此,早期骑兵最主要的武器是弓箭,其战术主要是中远距离射击。这一时期古老的战车仍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书于西汉之前的《六韬》指出,“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骑兵仍只作为战车的辅助力量存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名将李牧反击匈奴的军队主力就是战车1300乘,辅之以骑兵1.3万人。

汉代开始出现了高桥马鞍,提高了骑兵的人马结合能力。早期的马鞍实际上只是一块简单的布或皮革,被剪成方形,在马的腹部兜上一条腹带,把马鞍固定在马背上。随后,两边翘起的高桥马鞍出现,使人马结合有了很大提高,矛、刀等兵器开始逐渐被骑兵采用,此时的骑兵除使用弓箭外,也可以直接冲锋陷阵,骑兵的战斗能力开始增强。

西汉骑兵推测复原图

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是马镫的发明,“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1965年,在辽宁发掘出的北燕冯素弗(去世于公元415年)墓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马镫实物。大体上和高桥马鞍、马镫装备于骑兵同时,从东汉晚期开始,车兵就基本上不见于战争史了。这意味着装备了马镫和高马鞍的骑兵作战效率要高于车兵,若套用《六韬》的说法,从东汉末年开始,骑兵的作战效率恐怕已达到一个骑兵相当于四十个步卒的水平!有了马蹬,骑手在战斗中可以稳坐马上,也可以将马匹的冲力转化到兵器上,即使与步兵近身肉搏,骑兵也处于绝对优势。骑兵以弓箭、长矛、马刀作武器,既可以远射,又可以近战;既可以配合步兵游弋弛援,又能冲锋陷阵,骑兵成为主要攻击力量的条件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