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谨防校园贷风险

07.12.2016  10:35

校园贷解决了部分学生资金紧张问题,促进了校园消费,甚至解决了部分学生创业资金难题,但高校学生欠下贷款后跳楼自杀、19名学生借贷后集体失联和“裸条”借贷等极端个案陆续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校园贷。

A.初见,挺不错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只需通过网贷移动客户端,简单上传个人身份证,登记学籍资料,几分钟视频签约,一笔贷款即可到账。零首付,无担保,到钱快,囊中羞涩时可解燃眉之急,家有困难可贷款助学……校园贷,看起来是挺不错的!

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B.现状,很失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贷并不如我们想象般美好。由于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又普遍花钱大手大脚,因此很容易还不上贷款。到了还款日期,要么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利滚利借款更多;要么求助父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少数学生甚至走向极端,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1岁的大学生小郑为偿还博彩和炒股欠下的债务,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分别在“人人分期”、“优分期”等网络平台购买高档手机用于变现,在“爱学贷”等贷款平台申请贷款,涉及金额共计58.95万元。最后小郑因不堪高额贷款重负跳楼自杀。

同样是今年的3月份,广东的大二女生李某向某网络借贷平台借款3500元买一新款手机,但利息并不是按照网络借贷平台上所规定的那样,而是有一项行内不成文的“规定”:借3500元,给1500元的利息,期限7天,逾期不还就提高利息。于是头脑发热的她陷入了“以借代还”的圈套,最终滚雪球般欠债10万元。

 

C.套路,深深的

1.各种嘘头引你跳坑。对于校园贷,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信息:“零首付”、“低利息”、“无需担保”、“快速到账”“操作简便,提供学生信息即可办理”……总之,它打着各种嘘头引你跳坑,然而入坑之后,想出来可就难了!

2.“低息”不过是幌子。据网贷之家调研数据显示,校园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至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有些利率甚至以指数计算,一旦逾期未还,随之而来的“利滚利”更是惊人。

3.利用学生信息为作他用。当学生和对方办理贷款后,对方有可能会利用手中掌握的学生信息作为他用,如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其名义再贷款,给学生造成个人声誉、利益的损失。

4.你以为逃得了,其实它早已将你套牢。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反正是虚拟交易还不了又能怎样?但是,学生的身份证、学生证和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都在对方手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学生毕竟要顾及自己的学业、前途。

D.预防,要趁早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文明、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坚持适度消费,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同学自觉抵制“校园贷”,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护自身权益。大学校园生活中要有甄别不良“校园贷”活动的能力,对侵犯自身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向学校辅导员反应情况。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做到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消费观。

三、学习金融、网络安全知识。了解金融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在重要节庆日、购物狂欢日等时间节点,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提升自身金融理财实践能力。

四、合理使用相关资助政策。为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国家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学校有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学生可以通过办理“绿色通道”解决入学问题,入学后通过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

(梅公宣 编辑: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