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深入场景化 消费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

17.03.2016  21:39

  本网记者 黄艾明 广州报道

  消费金融已经成为驱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重要的引擎之一。

  如今,参与消费金融的主体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新兴起来的分期购物平台、电商消费金融、网贷 P2P 平台等。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消费金融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无限延伸。除此之外,消费金融涉及的产品也不再有诸多局限,除了房产、汽车等传统的产品外,也已经在养老、教育、文化、旅游、时尚等众多极具场景化的消费领域有所渗透。

  由于消费金融具有场景化特性,未来消费金融服务的形式可能会极具差异化与个性化,甚至有可能会和理财结合,也就是说消费可以通过理财来“付款”。比方说,最近一款“0元购”消费金融理财产品在国美电器311“黑色星期五”专场上走俏。

  据了解,“0元购”由国美控股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华人金融提供,该模式在2015年6月已在国美在线“亮剑618”活动中正式亮相。截止2016年2月底,累计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此次在广州国美电器门店全线铺开,是“0元购”首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场景驱动消费金融

  “‘0元购’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不用把自己计划内一笔开支实际用出去,相当于把消费者原有的存款或闲散资金投到一些优质理财项目上,把收益前置换得电器同时又能获得银行同期利息。”华人金融常务副总经理张瀚清告诉南方网记者。

  记者梳理了消费流程:用户先挑选产品,然后根据产品价格购买不同面值的“白拿券” ,并使用“白拿券”换取相应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白拿券”的方式是通过投资一定金额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则以“白拿券+期满利息”两部分组成。该模式相当于将部分理财收益“前置”,且依然可以获得余下的理财收益。 除此之外,根据用户选择的产品不同、金额不同,理财产品也会相应不同。

  也就是说,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那么,这种植入金融服务到实业消费场景的模式是否会模糊消费者对理财的意识?该如何考虑实际风险的问题?

  张瀚清向记者表示:“金融产品首要的就是做好风险控制。华人金融多年的小贷经验,高管团队都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多年从业经验,对于项目的筛选有着严格的把控。同时“0元购”是在国美场景里销售,国美对此也是有很高的要求。”

  张瀚清还提到,该产品目前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3亿元。”未来“0元购”不仅要在国美走通,还要在其他消费终端快速启动,消费终端不拘泥于电器行业,与消费者有关的任何场景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发展,理财、消费、社交等传统概念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将理财服务直接融入到了用户的日常生活的方式,则实现了将理财服务场景化。

  消费金融资金渠道多样

  优质的资产端能够带动真正意义上“互联网+金融”的运转。

  据张翰清介绍,华人金融在资产端以建立在潮汕商圈、海外侨商等商业体系内引入项目为基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对接“0元购” 的项目主要有三种来源,分别是潮汕企业圈子提供、国美集团项目引进以及企业自身对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

  但是,目前业内看到的消费金融更多的是在信贷端,消费性资金缺口催生了分期购物需求,加之电商发展成熟化,新生代消费观念开始转变。

  消费者愿意预支未来的收入来满足现在的需求,线上消费的分期购物市场逐渐变为蓝海,专业的分期购物平台应运而生,不少传统互联网金融平台也纷纷入局。

  有利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吴逸然告诉南方网记者,有利网从2014年下半年切入消费金融市场,2015年下半年在所有业务中的占比已超过90%,主要是几千元额度分期购买消费品的借贷服务。“通过大概一年左右时间的实践,我们主要尝试了一些针对蓝领,农村人群的3C数码产品,还有汽车贷款产品,我们觉得风险的确可控,而且市场正在不断的增长中。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指出,分期购物平台资金来源可以分为自有资金和融资资金。平台的自有资金要做营运资本和风险垫付,对于月销售额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大中型平台需要从外界融资来填补现金流缺失。融资资金可分为风投资金和渠道资金,渠道资金来自于与平台合作的融资平台,常见的做法是将购物借款打包成债权资产,放到P2P网贷平台上出售。

  “在资金端,为了更好的控制资金来源,分期乐旗下平台桔子理财独家代理分期乐的所有债权,或直接售予个人用户,或通过其他P2P平台、金融机构出售,形成一个‘自产自销’的闭环生态。”分期乐创始人兼CEO肖文杰表示。

  资金和资产都由自己来运营的消费金融平台美利金融则采用避开传统P2P借贷和对接小贷公司风险的方式,选择以旗下低频高额和高额低频的——3C商品分期(有用分期)和汽车分期(力蕴汽车)消费金融两个资产端来运作。美利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网记者,“越来越多投资人了解平台的资金去向,多数会选择小而分散的资产,或有明确资产明细的标地进行购买。上述两个板块相对传统P2P更为小额分散,利用个人大数据风控选择是否借贷产品,根本程度上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张翰清认为,消费金融既不是指单纯的借款去消费,也不是通过消费让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用户基于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衍生成借款需求,造成金融的流动性,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增值。也就是由刚性需求带来理财需求,形成消费、理财、借款、信贷的消费金融闭环。

  据了解,消费金融公司在发达国家已形成成熟运作模式,在个人信贷领域,其具有与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三分天下的地位。除此之外,消费金融跟消费者相当密切,而且对整个的经济、民生的生态结合非常紧。随着政策利好不断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衣食住行、游玩购娱等相关的各类交易场景天然融合的金融需求将被更容易满足。可以预见,消费金融市场在国内的发展潜力还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