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着力“打好民族牌 走好生态路”助推科学发展

29.07.2014  19:48

  近年来,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坚持“打民族牌,走生态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传承和弘扬瑶族优秀文化,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助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该乡先后被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生态示范乡”、和“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一、打好民族牌,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
  一是注重瑶族文化的保护。该乡在民族学校、长梅一组建立了民族文化园,将瑶族传统的日常用品、古老的习俗、极具特色的图腾文化及瑶族传说进行整理,集中展览;先后组织民族学校教师编写瑶歌、瑶族服饰、婚庆、节庆等民俗资料3万余字,整理编写了《始兴瑶族》一书,对瑶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是注重瑶族文化的传承。将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鼓励扶持民间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的发展。将学习瑶族语言、瑶族歌舞纳入乡政府的日常工作。支持瑶族同胞自发组建一支民间民族歌舞团,自行编排有瑶族特色的山歌、民族舞蹈、快板等文艺节目;自2011年起,该乡每周定期举办一次学瑶话、唱瑶歌、跳瑶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既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也促进了瑶汉同胞的相互交融。
  二、走好生态路,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加大原生态针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力度,沿着清化河一河两岸,划定纳入保护的范围,加大林区巡查力度。同时,出台林区管理办法和规定,把天然林保护工作纳入村级主要干部年度考核内容;继续做好封山育林工作,每年完成林木抚育任务上千亩;是加大林区秩序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力度和山林纠纷调处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利用蜜源植物丰富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天然养蜂业。在乡政府的扶持下,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的产业链条,使养蜂业成为带动乡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项目,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瑶乡土鸡、灵芝、木耳、香菇等林业种养业,逐步形成了以横岭村为中心的瑶乡土鸡养殖业、以坪田村为中心的蜂蜜养殖业、以长梅村为中心的灵芝培植业、以深渡水村为中心的蚕桑种植业的“一村一品”格局,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抓好荔竹坝樱花谷景区重点项目建设。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现已种植樱花2350棵、早晚樱花苗2万棵;桂花200棵、桂花苗1万棵;银杏1760棵、海棠花200多棵。樱花大道水泥铺设约1000米,登山步道及栈道约3.2公里。实施星级农家乐项目,打造休闲旅游示范点。乡党委、政府已着手在横岭村下万组打造星级农家乐示范点,申报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已租地30多亩,规划建设十户以上农家乐,拟建设成集温泉、酒店、采摘、钓鱼等一体的,能同时满足100人以上吃、住、游、玩的星级农家乐示范点。
  四是加快建设生态家园。实施圩镇净化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清洁美”和“万村绿”工程。通过整治乡、村生活垃圾脏乱现象,逐步建立完善“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运转机制,每个村小组建垃圾池至少1个,全乡共建垃圾池82个,垃圾屋1个,垃圾中转站1个,聘请专职卫生保洁员2人,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全乡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稳步推进沼气、太阳能等生态能源建设,目前全乡建有沼气池350个,安装太阳能55台,有效推进了现代化低碳型村庄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供稿: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人民政府•刘芳瑜,编辑:民族工作一处•余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