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骑行看广东之见闻实录】 “瑶老”议事传统融入农村基层治理
12月22日,时值冬至,“万里骑行”到达清远市连南县。
县城往南不到10公里,便是涡水镇沙田村。抵达时夜幕初垂,天空飘着细细冬雨,一股凉意弥漫大山之中,然而穿行于山间村落,行人并未感到冷清。乡间小路从山腰延伸出去,盏盏路灯在雨雾中透出暖黄光晕,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然而仅在几年前,沙田村留给村民的印象却是 经济 差、环境脏,村里没有路灯,到了夜里仿佛一座“空山”。
沙田村的变化,是连南县涡水镇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以来,该镇将村民自治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在村民理事会中引入传承多年的“瑶老”议事传统。而在村民自治组织的协调引导下,全镇各村开展土地置换整合,发展规模化种养业,古老瑶寨开始焕发新生机。
“瑶老”组成村民理事会
深山之中的沙田村,常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由于村里田地零落分散,村民农业耕作极为不便,村集体经济也常年贫弱。而如今的沙田村已然换了一幅光景,不仅公共设施日渐完备,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育苗种桑,开展规模化的农业种植。
这一切的转变,源于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
沙田村党支部书记房来白八贵说,自2013年以来,沙田村首先从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农村公共服务等“三个重心下移”着手,激发基层活力,为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提供基础。
2013年10月,沙田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在自然村一级建立村民自治组织。“理事会能够真正代表群众反映其切身需求,也能协调镇村干部做好群众协调工作。”房来白八贵说。
作为瑶族村庄,沙田村的村民理事会还引入了“瑶老”治理的传统,理事会的5个成员,都是该村五个族系的“瑶老”。房来白八贵说,在瑶族村寨里,最受敬重的人就是瑶老。长久以来,每每遇到棘手的事情,人们都会请教瑶老,小到邻里争执,大到村寨建设,瑶老都是瑶家村寨的主心骨。
在沙田村村民理事会,瑶老传统仍然起到了核心作用。“在公共事业的修建中,一些村民起初不理解,觉得干部乱花钱,后来经过理事会成员的协调,让村民们了解到这些工作的好处,他们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说。
在整个涡水镇,将瑶老议事制度传统引入村民理事会的做法已是十分普遍。涡水镇党委书记邹正富说,该镇调整设置了26个村民理事会,选出成员170人,不少有威望的瑶老都被纳入理事会成为重要支柱。
“村民理事会在整合土地、村庄建设、村务管理、调解纠纷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 邹正富说,比如小横龙村今年开展特色村寨建设,村民理事会带领群众一起开展村寨改造,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作为监督者每天现场监督施工及资金使用情况,真正做到了广集民智,实现了“我的村我来建”。
家乡美了,还外出干嘛?
在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推选瑶老的传统不但没有被废止,反而被保留下来并纳入基层理事会当中,这种创新举措是沙田村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中其他工作的有效助推器。
房来白八贵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整合的工作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基层理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理事会的沟通与协调,沙田开展土地调整置换,户均耕地由原来的6处变为3处。
在土地化零为整之后,沙田村村民能够集中成片发展育苗产业和桑蚕业。如今,沙田村80%的农户都加入到杉树育苗的生产中,培育的杉树苗已达到整个连南市场的65%,此外,村民们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杉树苗销往英德、肇庆等地方。
在整个涡水镇,经过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截至目前,全镇47个村民小组已全部完成土地整合。邹正富说,土地置换整合后,户均承包土地集中连片由原来的9处下降至3处,耕地化零散为集中,不仅解决了耕地细碎化问题,同时壮大了土地经营规模,提供了土地利用效益。
随着村民的收入逐渐提高,不少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渐完善。房来白八贵说,沙田村将涉农资金、电站分红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共筹款30余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村道铺设、环卫设施更新、路灯安装。
今年瑶族七夕节期间,沙田村村民房瑶冷四的儿子回家后看到家乡的变化,辞去了在外地工作,回到家中与父亲一起开展桑蚕养殖工作,一年下来,收入比打工要高出许多。村民房戈单同样在外“漂”了多年,今年回家后,他投入杉树苗的培育工作。“如今家乡路好走了,灯亮了,钱包鼓了,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还想着外出干嘛?”房戈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