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5万瓶假“美瞳”销往海外,每片成本仅2元

12.08.2015  19:59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许自强  张毅涛

广州人民中路是远近闻名的眼镜批发市场,一家卖假冒彩色隐形眼镜(简称“美瞳”)的店铺却藏身其中。店主买来“三无”的未贴商标的隐形眼镜(俗称“裸瓶”),每片成本仅2块钱,售价可达99元。他们再买来假冒知名隐形眼镜品牌标签,雇人往“裸瓶”上贴标,20秒就能贴一瓶,一天可以贴3000-5000盒。

近日,广州海珠警方对涉嫌生产、销售假冒强某公司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和诺某公司的美瞳的5个制售假窝点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假冒“美瞳”隐形眼镜25万片(瓶)、假冒外包装盒和标签49万多张。

线索:

眼镜批发城卖假美瞳

今年6月,海珠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销售假冒的“美瞳”隐形眼镜。民警调查发现,涉嫌销售假美瞳的店铺在人民中路一带,而且销售量和销售范围都比较大,警方随即组成专案组侦查。

专案组确认,该店是人民中路某眼镜批发城里的某商铺,背后隐藏着一个以潘某莲(女,54岁,广州市人)为主的家族式制假售假团伙。

民警发现,团伙销售的假美瞳均来自于光复中路附近的七甫水脚某出租屋内,出租屋位于二楼,只有一个小门上下楼梯,平时楼梯门紧闭。这里正是团伙假美瞳的生产窝点和仓库。团伙还在另外一间商铺和一家写字楼里制售假美瞳。

抓捕:

接海外订单,赶工时落网

7月29日9时许,专案组准备收网。其中,主犯马某(男,30岁,广州市人,潘某莲儿子)在七甫水脚的出租屋内被抓获。

民警进入二楼出租屋时,发现马某正和三名工人利用通过不法渠道购买到的商标,对“裸瓶”进行贴标,包装成某跨国公司的美瞳。近50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摆放着一排排货架,货架上放满了假美瞳成品和半成品,两个铁柜堆满了强某公司和诺某公司的商标,房间内到处堆积着一些包装材料,已经贴标好的假美瞳已经被嫌疑人装进箱子,准备对外发货。

此次行动,民警在团伙的生产点、公司、商铺共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假冒强某公司生产的软性角膜接触镜1万6千多片,假冒诺某公司生产的彩色隐形眼镜24万2千多片(瓶),假冒强某公司和诺某公司的外包装盒和标签49万多张,以及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单据。

经相关公司确认,几个窝点内的“国际名牌”美瞳都是假货。经相关公司初步估算,缴获的这批假美瞳市价达2000多万元。警方抓捕时,该团伙刚接到两张海外订单,正在赶工时落网。

危害:

假美瞳损伤角膜,成本仅2元

嫌疑人交代,他们多年前就开始经营眼镜店销售隐形眼镜,有销售医疗器械的许可证,但无自主生产包装的资质,发现卖假美瞳比较赚,就开始制售假。潘某莲还在人民中路某宾馆租下一间写字楼并成立公司,以联系客人,并在七甫水脚租下一间出租屋作为制假的生产窝点和仓库。

警方介绍,隐形眼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其生产包装都有严格的卫生要求。而嫌疑人生产假美瞳的出租屋也很简陋脏乱。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裸瓶”也是三无产品,消费者购买使用后,不仅可能损伤势力,还会损伤角膜,造成眼睛感染、发炎等。

在越秀区某眼镜商城,潘某莲还租下两间档口,经营一些不知名牌子的隐形眼镜,并摆放少量美瞳吸引客户。

2009年至2014年,该档口每年都被当地的行政管理部门以非法经营进行处罚,他们仍不收敛,平时购进大量“裸瓶”和假冒的注册商标摆放在出租屋内,一接到订单就开始进行贴标、装盒,产完就立即出货。

生产一副假美瞳,从“裸瓶”贴标到装盒,不过半分钟。警方介绍,团伙成员最快20秒就可以贴一瓶,一天可贴标3000-5000盒假美瞳。“像犯罪嫌疑人马某,可以一边贴标一边用ipad玩游戏。”民警说。

据了解,嫌疑人购买的“裸瓶”每片仅2元,经包装成国际名牌强某公司的产品后市场售价达到28元/片,而诺某公司的正品美瞳则高达99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