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凝心聚力精准扶贫 书记喻“硬骨头要定向喷灌”
中新网兰州6月10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崔琳)“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已经事倍功半了。”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必须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定期脱贫。
9日至10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各厅局委“一把手”等300多名甘肃省核心岗位的官员悉数参加,凝心聚力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会议上,甘肃首次对外拿出“1+17”精准扶贫方案,即1个总的实施意见、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突出“组合拳”的特色。
两天的会议议程安排得很紧凑,第一天晚上也安排了小组讨论。其实,在会议之前,这些方案经20多个厅局委分别起草,并经过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和相关专题会议的多轮讨论审议。
甘肃地处西北,“穷”是主要的省情。长期以来,通过努力,扭转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预言,而且还创造了中国扶贫开发史上多项第一。
根据会议披露的数据,甘肃贫困人口已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王三运表示,往往剩下的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甘肃官方提出,2015年到2017年为当地“集中攻坚阶段”,2018年到2020年为“稳固提高阶段”。即:确保2017年减贫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目标,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甘肃想要如期实现与全国一起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个不争的事实和必然要求是确保贫困群众不掉队、贫困地区不拖后腿。”王三运解释,新出台的方案更具“针对性”。
此前,甘肃建立起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建档立卡,对其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对贫困对象实名制管理,并计划按照群众的诉求,找出制约一户、一村乃至一乡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列出脱贫需求清单,然后由涉及到的各个部门提出扶贫举措,还规定好了脱贫时限。
王三运指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瓶颈短板制约着甘肃的发展。方案在加强贫困村路、水、电、房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实施举措。如: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要求2017年全省建制村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
同时,方案针对甘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确定了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等多领域救助的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瞄准了精准扶贫的“滴灌”口,这与贫困地区的实际、贫困群众的期盼高度契合。
王三运称,对于扶贫模式如何向精准“滴灌”转变,“管道”怎么设计、铺设、发挥作用,方案均提出了具体办法。他举例,用好驻村干部就是一个很好的“管道”,方案、内容都是“干货”,可操作性强。
王三运所指的“驻村干部”一事,可从17份精准扶贫配套文件之《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得到详细解答。根据设计,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甘肃将每年从省、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双联”单位选派1000名县(处)乡(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到58个贫困县的1000个班子最弱、扶贫任务最重的贫困村挂职,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协调落实扶贫攻坚任务,整合扶贫干部力量,从而推进精准扶贫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甘肃的这次“凝心聚力”行动,在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电商扶贫、金融支撑、扶贫手段上都有突破。如:甘肃省级整合了389亿元,以切块的方式下拨到县,并且只是涉农资金的一部分。如此大幅度地增加扶贫投入,是甘肃前所未有的。
会议还透露,甘肃“学前教育”目前近85%都是空白,这是贫困地区的“短板”。因此,甘肃提出,2017年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要达到70%,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就事论事的扶贫不可取。”王三运强调,甘肃今后致富既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要“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业态”。他举例说,嘉峪关政府此前投资引进的方特欢乐世界,就属“无中生有”典范,该项目投用后,的确通过孩子源源不断地带来家长,多数游客称玩过一次,还想来第二次、第三次……
甘肃针对这项扶贫行动,对干部的要求也较为严格。比如,对扶贫攻坚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扶贫工作搞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此外,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要记录在案,不予重用并进行批评教育。
10日下午,甘肃省政府与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签订了扶贫工作责任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