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举行科研基地揭牌仪式

27.04.2017  21:53

4月22日下午,值生命科学学院建院15周年学术活动,“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广州市昆虫发育调控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生物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大北农神爽水产互联网+渔业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和平台的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我校校长刘鸣、科技处处长聂瑞华、生科院院长冯启理、校内外专家学者、学院党政班子和师生参加了研究基地和平台的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荣晓主持。

刘鸣等领导专家一行与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吴孔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一起为“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广州市昆虫发育调控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揭牌。

刘鸣表示,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建设是我校人才引进和培育、平台建设和学科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希望生科院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继续努力,勇于担当,创新发展。吴孔明院士对研究所的建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在未来对我国昆虫学研究和应用做出重要的贡献。随后,刘鸣校长一行参观了研究所实验室,听取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李胜教授对研究所建设的情况汇报。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是在“广州市昆虫发育调控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学院冯启理教授的研究团队而建立的,依托生命科学学院。该研究所的成立,将使华南师范大学昆虫学研究队伍和平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国内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领导专家一行来到生物园,与生科院“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海外杰青”唐晓艳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入选者高彩吉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王小菁教授、“珠江学者”阳成伟教授和李韶山教授、“青年珠江学者”张盛春副教授等师生和校友代表共同为“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生物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珍惜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中心揭牌。

“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药食生物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期间获批的省级工程中心,针对华南牧草和药食用生物资源开展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广东的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和成果支撑。 刘鸣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生科院在产学研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为地方农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希望生科院的师生更好地利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机遇,加强产学研工作,强化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后,大家来到生物园水产基地,举行了“华南师范大学-大北农神爽水产互联网+渔业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我校特聘教授易敢峰博士、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入选者叶剑敏教授、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安利教授等校内外专家和学院师生出席了仪式。

刘鸣指出,生科院的科研平台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平台建设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生科院的研究中心与平台建设与社会服务联系起来,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桂建芳院士、王安利教授和易敢峰博士分别对华南师范大学-大北农神爽水产互联网+渔业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给予的期望。

易敢峰向刘鸣一行介绍了互联网+渔业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规划。该中心由华南师范大学生科院与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合作建设,开展现代水产育种、养殖技术、管理和产业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开发。该中心由渔联网+综合信息平台和鱼类免疫研究室、营养饲料研究室,养殖生态研究室、微信生物研究室、渔业资源研究室、互联网渔业研究室、水产品测试中心、病害防控研究室、遗传育种研究室等9个水产养殖功能实验室组成,将为广东和华南地区的水产养殖、育种、资源和生态的数据采集、监控和管理提供智能化、远程化、自动化、实时化的大数据支撑。

此次生科院研究中心和平台的揭牌活动,标志着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生科院的研究平台和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的重要进展,为未来学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通讯员:蔡臻臻 |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