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雷达”——PET/CT

15.12.2015  10:55

  导 语

  “梅州市人民医院引进PET/CT(派特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不仅仅是医院核医学科建设,更是医院总体诊断平台的大提升。PET/CT是一种安全、高效、精准的高端检查,具有灵敏、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检查全身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PET/CT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功能代谢诊断达到分子水平,迈入可视化的精准医疗前沿。梅州市人民医院PET/CT诊断中心建成后,可以开展各项肿瘤筛查和诊断,是防癌治癌的尖端武器。另外,PET/CT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临床治疗的动态监测,尤其对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今后它将为梅州乃至粤闽赣边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梅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钟志雄说。

  近日,梅州市人民医院正式启用目前业内最先进的核医学检查利器PET/CT,这是目前粤东地区最先进的核医学功能成像诊疗设备,同时,该院以PET/CT为依托,成立梅州市人民医院PET/CT诊断中心。与传统的CT、MR等形态学显像设备相比较,PET/CT在肿瘤、冠心病、神经系统疾病这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领域,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作为当今全球顶尖的核医学影像产品,PET/CT作为核医学科的新锐检查手段,是医学影像界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它是影像学检查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正如“PET/CT”名字里的Pet(宠物)一样,已经成为现代核医学科的“新宠”,不少人视其如“生命的雷达”。

  为了提高PET/CT的应用水平和临床诊断水平,市人民医院聘请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兼中华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副组长王全师博导为客座教授和医院核医学科名誉主任,成为医院首位客座教授和名誉主任。

  据了解,PET/CT诊断中心将为市人民医院开展肿瘤疾病、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等精准医疗项目奠定坚实基础,为医院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全新的平台。同时,PET/CT的应用使梅州地区生命科学、影像检查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优势:

  解决早期肿瘤诊断难题

  据媒体报道,44岁的央视前女主播方静由胃癌转到肝癌,因病去世。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单位年年都有体检为何还得癌?”体检已成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课。不少人相信,体检过关了,就代表健康没问题,起码一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罹患癌症的悲剧照样在发生。

  人体肿瘤的演变形成过程相当漫长,早期的肿物难以被传统的检查设备如B超、X光所看到。即使是发现有肿物,也很难鉴别其良恶性的。但是,癌症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多数癌症早发现早诊断基本可以治愈。然而,大部分早期癌症患者在体检中没被发现,有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当身体出现早期病变细胞时,人们是觉察不到的,也就是说人体没有任何异常症状。但病变细胞在体内却相当“活跃”,比起正常细胞而言,病变细胞需要代谢大量的葡萄糖。日本医学研究者抓住病变细胞需要代谢大量葡萄糖的特点,发明了PET检查。医生通过葡萄糖异常浓聚现象,判断出病变的具体位置。

  笔者调查得知,所谓PET/CT,它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X射线断层扫描两种诊断方式。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受检者注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显影剂,目前最常用的显影剂是“18F-FDG”,这是含有放射性的氟元素18F的葡萄糖类似物。PET/CT通过探测18F-FDG在体内的放射性分布,寻找葡萄糖代谢特别旺盛的恶性肿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梅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名誉主任、客座教授王全师形象地描述到:“PET/CT检查好比天气预报,PET看的是‘云量’,看天气的阴晴雨雪,而CT看的是‘位置’,即‘云量’在哪个位置上。同理,PET显示的是病变细胞和组织,而CT则清晰显示病变细胞处于哪个位置,PET与CT强强联合,临床医生就能准确快速找到目标,一眼看出人体的各个部位是否有异常。”

  突破:

  “精准医疗”时代来临

  王全师教授认为:“PET/CT多用于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以及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还有,对癌症综合治疗的评估,比如化疗前后判断疗效,是否有复发、转移等。”

  目前,肿瘤的放疗已进入以“调强”和“适形”为特点的精确放疗时代,据市人民医院头颈放疗一科主任张汉雄介绍,放射治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精准定位与精准治疗。PET/CT不仅能够帮助放疗进行前期精准定位,而且对精准治疗同样大有帮助。

  王全师指出:“肿瘤内癌细胞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癌细胞核团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也有较大差异。如果给予靶体均匀剂量照射,势必有部分癌细胞因剂量不足而存活,成为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如果靶剂量过高,则会导致周围敏感组织出现严重损伤。PET/CT通过测量肿瘤内癌细胞的分布区域并判断肿瘤细胞活性,对于不同区域制定更精准的计划,按需求给予调强放疗,达到最佳的放疗效果。”

  “肿瘤的治疗还可以运用PET/CT评估疗效。和CT、MRI相比,它的好处是结合了生物学特性,能看到肿瘤内部的活性变化。”王全师说:“通过PET/CT检查发现当肿瘤活性大为下降时,即使肿块暂时没有缩小,它也在‘死去’。说明治疗有效,可以继续实施当前的治疗方案。相反,肿瘤活性在升高,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最后将面临复发、恶化的结局。此时就应该尽快调整治疗方案,也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

  高端:

  PET/CT检查五大特点

  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楼云龙介绍,PET与CT“联姻”后,经重建处理产生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同步呈现的融合图像,更直观更全面解释病变,发挥1+1>2的效果。

  据悉,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该设备的检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检查安全、无创伤;二是能发现早期微小肿瘤;三是一次性可检查全身状况;四是定位精、定性准、灵敏度高。

  全:医生将带有标记物的药剂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循环传送至体内病变器官组织,透过PET/CT扫描重组可一次得到全身立体影像。

  专:从医疗设备专业性来看,PET/CT采用的是诊断级CT,而且两机合一,对适当患者能够一站完成核医学与放射学检查,不必东奔西走穿梭于不同科室。

  灵:PET/CT可灵敏地测量出人体内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异常之处。具备迅速而清晰辨识肿瘤特质,精确判断肿瘤良恶性、恶性程度及是否转移,精确度高达90%。

  早:PET/CT这种能够提前半年检查出癌症,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使我们在与癌症的斗争过程中占尽了先机。

  辐射安全:一般情况下,PET/CT辐射剂量几乎与一次腹部CT平扫加增强的剂量相当,对受检者是安全的。虽然PET/CT检查中会使用放射性物质,但所用量极少,且半衰期不到2个小时,20小时后就完全从体内代谢出去了。做完PET/CT检查的患者对周围环境及人群不会造成辐射伤害。

  适宜:

  五类人群需要PET/CT检查

  虽然在发达国家,PET/CT早已成为高端健康体检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部分地区将其列入医保常规项目。

  “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PET/CT检查,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主动要求做PET/CT体检的人士。经询问家族史、病史等情况后,觉得检查对他受益很小,医生会跟他分析利弊。用昂贵的PET/CT去给正常人筛查肿瘤,这样做并不理智,会造成资源浪费。”王全师告诉笔者。

  王全师补充说:“做检查应该遵循从简到繁的原则,PET/CT的合理使用最为关键。作为一种检查手段,PET/CT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一是肿瘤疑似患者。PET/CT能一次性全身显像,完成全身检测,从而发现人体上的早期肿瘤疾病,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

  二是癌症确诊患者。PET/CT对寻找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对肿瘤进行分期,为放疗提供精确的生物靶区定位,指导和确定肿瘤最佳治疗方案,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三是癌症康复患者。PET/CT鉴别肿瘤术后有无残余组织、肿瘤有无复发、肿瘤放疗或化疗前后肿瘤病灶的变化等有很大的作用。

  四是心血管病人。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PET/CT心肌显像是心肌梗塞再血管化(血运重建)等治疗前的必要检查。PET/CT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五是颅神经病人。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

  笔者手记:

  提高优质医疗的可及性

  受人口老龄化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驱动,中国医疗服务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教育和医疗历来是民生关注的焦点,在粤东北山区问题尤其突出。长期以来,由于条件有限、资源不足等原因,梅州市民看病的成本相当高,这种高企一个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低,以往,为了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我市市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例如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住宿成本、陪护成本等。

  随着现代医疗的飞速发展,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梅州市人民医院不断引进国际先进医疗设备,从宝石能谱CT、3.0T磁共振、SPECT/CT到现如今的“生命雷达”PET/CT,紧跟尖端医疗的步伐。同时,医院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一流人才在山区医院大有作为,也让百姓看病少些折腾,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大幅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也促进了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更为公平地分布。

  笔者相信,梅州市人民医院的这些创举,全面促进和加速医院诊疗水平的提升,实现科技兴院的目标,将为梅州及粤闽赣边区的老百姓搭建优质、高效、便捷的就医平台,造福市民。

  撰文:江  波 摄影:吴腾江 杨文伟

  专家简介

  王全师 梅州市人民医院客座教授、核医学科名誉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主任、PET中心主任。

  1985年开始从事核医学工作,2000年在国内第一批开展PET及PET/CT诊断及核医学分子影像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包括国家级规划八年制教材《核医学》、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影像核医学》及《临床肿瘤学》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课题第二负责人身份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

  连续三届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副组长,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