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动生态公益林体系全覆盖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我市生态公益林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早于1999年已规划界定生态公益林并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多年来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推动生态公益林体系全覆盖,公益林生态功能逐年提高,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市委、市政府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护和补偿工作,推动全市生态公益林体系全覆盖,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以最严格的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一、基本情况
根据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提出“2015年前广州市需新增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7.8万亩”的要求,制定了《广州市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工作方案》和《2014-2016年广州市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实施方案》,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
1、扩大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
我局和从化市、增城市、花都区等林业园林主管部门,经宣传发动、收集申请、现场调查核定、张榜公示等程序,扩大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51万亩(其中新增生态公益林10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升级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1万亩)。市政府已批复同意,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目前,全市生态公益林总面积已达26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60%),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83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77万亩。
2、规划森林管护区
全部林地规划为森林管护区。通过严控采伐,加大林分改造力度,逐步提高森林管护区内的景观和生态效益。森林管护区给予20元/亩·年的补贴,提高林农经济收入。
3、创建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将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7个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申报创建全省第二批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涉及面积25万亩。
二、主要做法
1、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文件
编制了《2012—2016年期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完善管理机制工作方案》、《广州市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工作方案》和《2014-2016年广州市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制度先行。
在原《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办法》失效的基础上,结合财政制度市对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改革和近年来具体实际实践,对《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办法》进行了修订。
同时开展编制了《广州市森林管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为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和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工作提供了政策文件依据和工作要求。
2、实施生态效益补偿
我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高,补偿提高幅度大,惠及面广。生态公益林实行“按区位、分级别”开展补偿,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损失性补偿分别为80元/亩·年、70元/亩·年、50元/亩·年和20元/亩·年,外加管护经费16元/亩·年;森林管护区给予20元/亩·年的补贴,不设管护经费。2014年市级财政投入经济补偿1.61亿元(其中生态公益林1.45亿元,森林管护区0.16亿元),惠及七区两市约26万户110万林农。同时各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补偿标准,如番禺区在市补偿的基础上,每亩补偿标准提高100元/亩,萝岗区在市补偿的基础上每年每亩再增加18元配套补偿资金,南沙区在市补偿的基础上每年每亩再增加8元配套补偿资金。
据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对“2012年广州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绩效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市生态公益林直接创造了834个就业岗位(专职护林员)特别是在从化、增城等欠发达的地区,林农人均每年获得的补偿资金在年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有效促进了林农增收;林农对补偿金额、发放足额性、发放及时性及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起到的效果均比较满意。
3、多次深入基层开展业务指导
局领导和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听取林农对生态公益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和督促各区林业园林主管部门和市属林场落实工作责任人、工作机制、实施程序等。
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如从化市林业局通过当地电视台等媒体,连续3天播放扩大生态公益林的宣传片,发动和鼓励林农自愿将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增强林农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业务培训
多次发文传达省林业厅、市政府的政策和精神,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重点对从化市、增城市、花都区等重点地区开展扩大生态公益林外业操作规范、区划界定程序、建档等内容。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结合林地利用规划和林农意愿,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提高补偿等级,推行按林分质量和生态公益林等级进行补偿。
二是结合松材线虫病林分改造和生态景观林带等的建设,通过适地适树和乡土阔叶树种、彩叶开花等景观树种的应用,加大林分改造和封山育林等森林碳汇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生态公益林的效益和景观。
三是加快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发放,通过“一卡(折)通”直接发放至补偿对象,加强资金监管,切实保障林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