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将超过1000万亩

12.11.2014  12:16

梅州是典型的山区市,全市林地用地面积1826万亩,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是853万亩,占林地的46.7%。2014-2015年省下达该市扩大生态公益林任务143万亩。通过各县(市、区)的共同努力,截止到9月底,梅州市已经完成扩大152万亩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任务,其中申请纳入2014年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是148万亩。这样,梅州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将超过1000万亩,占林地的55%,预计将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全省召开扩大生态公益林电视电话会议后,梅州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县(市、区)林业局制订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乡镇工作会议,举办镇林业站工作人员专题工作培训班。市林业局副处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8个县(市、区),各县(市、区)林业局也实行领导挂点责任制,上下联动,落实责任,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进度,研究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针对目前林业站普遍遇到人员年龄老化、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等情况,所在镇及时把有关问题向县级林业局汇报,并主动提出要求,希望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挂点协助工作开展。对此,各县(市、区)林业局高度重视,除了派出专项工作技术督导小组巡查加强对全县各镇(场)指导之外,还抽调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挂镇蹲点,进行专门指导,直至该镇本项工作完成为止。

二是提早谋划,精心部署。今年春节后,梅州市就着手布置扩大143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工作任务,各(市、区)林业局积极主动,提前布置林业站对本辖区可划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进行调查摸底,然后收集摸底情况预下达扩面任务。为确保区划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地籍小班数据出错,各县(市、区)林业局将2013年底各镇森林资源数据库筛选出地籍小班等相关因子分别下发到各镇,要求各镇以地籍小班为单位进行现地调查区划,资源数据库地籍小班面积即为区划面积(切割小班除外)。区划时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技术合规、程序合法。

三是落实措施,提高效率。生态公益林扩大工作顺利开展取决于政策、人员和资金三方面。为了保证扩大工作顺利进行,各县都采取了资金补助扶持的方法,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一是经费补助。五华县从县级管理经费按一亩0.8元拿出25.2万元来用于此次扩大面积中的经费开支。蕉岭、平远按一亩0.3元的工作经费对各镇林业站进行补助,并规定先上报的乡镇站优先补助。二是购买服务。丰顺县生态站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此次扩大任务是全市最多最重的,县林业局各部门工作繁多,抽调本局技术力量相对显得局限。为使本次扩大任务顺利完成,丰顺县通过以每亩1元的价格,购买服务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协助开展扩面工作,承担43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图表核实和区划界定等工作,并形成书面申报材料。

四是加大宣传、积极协调。由于现在林业站的管理工作已交接给各镇党委和政府,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同时要兼顾完成各镇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对扩大面积的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县林业局挂点领导及技术人员积极主动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密切配合,调动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确保完成扩面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部分在区划范围内的小班,由于个别村的村民不同意申请调入省级生态公益林,当地镇政府成立扩大生态林协调组,汇同村、组干部逐户上门解释,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详细解释当前的生态公益林政策和国家加强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对村民小组先从组长开始做工作,写好申请,做通工作后在申请书上签名,然后再找村民小组成员一一解释,得到全体成员签名同意后再将申请书上报给县生态站,进行界定工作。在镇、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部分群众对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工作从开始的不支持、不配合,到后来群众自觉提出申请并顺利签订界定书,全面顺利完成了扩大任务。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