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生态经济综合体 铺群众奔康致富路

20.07.2014  16:21

  ●本报记者  张柯

  近年来,我市打通交通脉络,围绕广东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生态吸引型产业,烟、酒、果、茶等生态输出型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等生态容纳型产业,全面打造生态经济综合体。

  生态美景绿意迎人

  “绿化好、环境好、风景好”是大多数游客对梅州的第一印象。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绿满梅州大行动”开展十年来,成效显著。截至今年5月中旬,我市生态景观林带提升建设68公里,森林公园在建及已建成的有32个,湿地公园建成1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南药、温泉等生态资源,促使梅州养生养老产业迅速发展,相继开发了银竹养老养生城、雁回巢养生养老旅游产业园等养生养老项目,打造养生养老经济圈。

  乘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东风,我市变生态资源为旅游和商业经济资源。如今,前往梅县区的游客不仅停留在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等老牌景区景点,大坪村、阴那村等村庄也以优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留住了游人的脚步;大埔大麻镇正在打造三十里美丽乡村,该镇小留村将村民闲置的民居开辟为游客服务中心和客家特色民宿,做足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此外,各地以花为媒,举办了柚花飘香节、樱花嘉年华节等系列活动,打响梅州生态游的同时,更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仅去年,雁洋镇便有200多名村民返乡,从事经营农家乐、种植特色农产品等相关工作,其中阴那、塘心等六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良好环境引企投资

  今年5月,广药集团王老吉公司首个凉茶浓缩汁提取基地落户大埔县大麻镇。项目负责人童高辉对此表示:“梅州植被、水质等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能为王老吉凉茶原料提供品质保障。”眼看家门口的好环境吸引了大企业落户,大麻镇小留村村民纷纷加入仙人草种植行列。“今年,村里仙人草的种植规模从10多亩增加至280亩。”村支书郭闽义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仅发展仙人草种植一项,每亩地的产值可达6000元,是种植水稻的3倍。该村村集体参与成立的仙人草合作社还被广药集团列为指定仙人草供应商,在富民的同时更增加了村集体收益。

  近年来,广东科伦药业、伊利冷冻食品、珠江啤酒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梅州,交通运输设备、高端电子信息设备、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去年,全市电子电声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9.94亿元,同比增长15.8%。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近年来,我市不少传统产业通过品牌营销、规模优化升级等措施,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64.71亿元,比增5.6%;建成“梅州三宝”——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耕山致富标准示范园18个,八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40万亩;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17家,创历史之最。

  我市食品加工行业也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金柚酒、金柚黄酮、金柚含片、金柚护肤品、甜玉米汁、龙眼汁饮料和中药饮片等名优新特农产品大受市场欢迎,成为我市农副食品特色品牌。去年,我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共有19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占12家;食品加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同比增长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