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生态语言学讲习班在我校举行

06.11.2018  12:50

      11月3日,由我校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三期生态语言学讲习班在教五A座402报告厅举行。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2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习活动。学校副校长杨洲出席并致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主持开班仪式。

      杨洲副校长对到场嘉宾和学员表示欢迎,他指出做好生态语言学研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希望参加讲习班的师生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共同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陈文艺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发展情况。

      讲习班特邀了南丹麦大学人类互动中心主任,国际期刊Language Sciences – Elsevier主编Sune Vork Steffensen教授、南丹麦大学Stephen Cowley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他们围绕本期主题“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探讨了“什么是生态语言学”和“什么不是生态语言学”等问题。

      本期讲习班采取学术讲座和学术对话等形式。Steffensen教授分别以 “Discourse beyond structures: introducing Dialectical Ecolinguistics”、“Radical ecolinguist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y, spirituality, and society”为题对生态语言学研究两个阶段“辩证生态语言学”和“激进生态语言学”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探讨了激进生态语言学的心理学、精神、社会及伦理意蕴。Cowley教授围绕“History, the concept of XU and its place in discourse”、“Perception, action & analysis as genre”两个话题回顾了分布式生态语言学产生的历史过程,论述了“”概念对于构建一元化生态语言学的启发性意义,探讨了创新“体裁”在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学术对话环节,Steffensen教授和Cowley教授就生态语言学的历史和发展、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应用实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两位专家在对话中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也保持了各自的学术见解。他们还在对话过程中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黄国文教授对本次讲习班及11月2日下午举办的三人(Sune Vork Steffensen、Stephen Cowley、黄国文)学术对话做了精彩总结。他就Steffensen教授和Cowley教授学术讲座和学术对话中关于生态伦理、生态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等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讲述了他本人研究生态语言学的家国情怀、学术出发点、促进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的构想与努力推动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思路等众多重要问题,并表达了加强生态语言学研究国际合作的愿望。

      据悉,近三年来,我校外语学科的学者一直在生态语言学研究方面努力探索,提出了生态语言学研究本土化问题和中国语境下的和谐话语分析。自2016年11月我校主办“首届生态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以来,已经召开多次相关主题的高层论坛和讲习班。第1、2期的生态语言学讲习班,于2017年6月和8月在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生态语言学讲习班的目的是为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语言学年轻学者,扩大生态语言学的学术影响,提高生态意识,从多维度多层次探讨生态与语言、语言使用和语言教育等问题,推动中国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和发展。我校外国语学院还将不定期举办生态语言学讲习班,并努力把讲习班打造成我校外语学科的一个品牌,也将对我校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外国语学院 李飞武 吕靖  图/岑浩贤)


                                                                                                                                    (责任编辑: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