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生态语言学讲习班”在我校开班

15.06.2017  12:42

      6月13日,以主题为“聚焦儒学与生态和谐”的第一期“生态语言学讲习班”在我校开班。来自悉尼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46所高校的135名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学习。

      我校副校长咸春龙出席开班仪式并致欢迎辞。本次讲习班由我校外国语学院主办,教育部“长江学者”、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介绍了外语学科建设和生态语言学研究最新动态。该院党委书记吴善添主持开班仪式。

我校副校长咸春龙出席开班仪式并致欢迎辞

      “生态语言学讲习班”特邀了美国夏威夷大学郑东萍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Andrew Lambert博士和我校黄国文教授做主旨报告。

      郑东萍教授以An Ecological-Confucian Becoming, Friending and (Trans)Languaging: Design and Methods /生态儒家生成,结友和言意:设计与研究方法为题,介绍了生态心理学和语言教育的生态路径,区分了主流语言观和分布式语言观,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提出的生态、对话与分布式语言理论。通过对儒家关于人的“焦点-场域”观进行分析,她得出了情感体验和实际行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并将该理念应用于无线游戏的设计中。她还在讲座的最后,分享了她的一项实验研究---“基于地方的移动设备游戏”,详细介绍了该研究的哲学基础、任务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传授了实验研究经验。

三位专家在作主题报告

      Andrew Lambert博士作了题为Rethinking Tianrenheyi: Approaching Confucian Harmony through Le and Social Events/再论天人合一:以乐为基础的儒家和谐的主题报告。他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基本含义,然后从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社会环境与语言及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引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阴阳”、“五行”等观点。他认为先秦儒学中的语言社会和伦理意义并非基于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语言用于管控社会交往、调整社会秩序从而产生和谐。他还进一步从自然之美、秩序之美和乐感文化三个层面阐释天人合一,并试图提出一种以乐感文化和社会事件为主的语言观。

      黄国文教授以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 和谐话语分析为题,为大家介绍了他走上生态语言学学术之路的始末,鼓励大家勇于开辟学术研究新路径,提倡语言学者的社会责任。黄国文教授指出语言不仅反映事实,更构建现实,通过话语分析可以理解认知如何形成践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同时,他还为在座师生详细梳理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重点对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进行了对比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谐话语分析这一新概念,认为中国学者应有家国情怀,从当代中国语境出发,将中国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跟中国传统儒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这一新概念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国际生态语言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三位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高冷的语言学理论通过他的论述变得清晰明了,妙趣横生。期间,各位学员还与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讲习班使他们对生态语言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不少学员还将这种新的研究方法与自己的研究背景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考。

      据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介绍,为了更好的推动生态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发展,也为了满足国内外高校师生的学习需求,第二期“生态语言学讲习班”将于今年八月开办,届时将以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式来管理及运行,使前来学习的学员得到更大的收获。( 文/外国语学院 李志英 图/岑浩贤)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