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高州的“绿色发展观”

01.02.2016  12:02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化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近年来,高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积极传承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通过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突出操作的实效性,推进绿色发展系统化、常态化。该市市委书记何志强同志在对绿色发展理念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生态高州的“绿色发展观”——在绿水青山的底色上谋求生态与发展双赢》一文。在此,我们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高州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史称高凉,是冼太故里、中国荔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高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一直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作为首要战略坚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高州在更高层面上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绿色是高州人一直以来悉心呵护的底色,也是高州经济发展、家园和美、人民幸福的亮色。

改革开放之初,高州没有打祖先留下来的矿产、林木等资源的主意,搞掠夺性的开发,而是根据地处山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大力发展以木本水果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在荒山、荒丘大量种植荔枝龙眼香蕉等,面积逐步发展到130万多亩,在绿化家园的同时,千山万丘变成一个个“绿色银行”,山地亩产值居全国之冠,成就了“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佳话,被誉为广东“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从“粮食高产穷县”到“全国水果第一市”,高州成功地实现了一次绿色的跨越、一场绿色的涅磐。1999年广东省山区工作会议在高州成功举办。

水果产业的兴盛带动仓储、物流、餐饮、旅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水果加工业的兴起,又助推了工业的发展。广东十八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以搞龙眼深加工起步,业务逐步扩大到医药领域,主产品“十八宝生命一号”畅销全国。

望见绿水,看到青山,让高州人记住了乡愁。近年来,外出工作创业回乡置业、定居、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外地人士也纷纷前来休闲、定居和创业,使高州的房地产业一直长盛不衰,还吸引了全国十强房地产企业碧桂园落户,首期开盘当日劲销10亿,一举刷新粤西楼市单日销售记录。据不完全统计,该楼盘售出楼房2518套,在外地工作回乡购买居住的652套,外地人购买居住的382套。

绿水青山,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才。近年来,前来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其中不少硕士乃至博士的高端人才。正是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才,高州人民医院建成了“全国百佳医院”“三甲”医院,在省“十佳”县级医院中夺冠,心脏外科在广东省数一数二。正是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才,高州的教育水平一直走在广东省的前列,高考大户地位不断巩固,2015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达到1570人。高州赢得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实践证明,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美并不是贫穷的标签,发展也不一定要牺牲生态。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的指导下,高州积极传承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通过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一件一件实施、一年一年推进,突出操作的实效性,推进绿色发展系统化、常态化。

一方面,积极实施“百年树木”工程。广泛开展“好心栽好树、好人造好林”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动家庭幸福林、志愿者林、公仆林等30多个主题林建设。在高州,一年有7个植树节,除“3.12”义务植树节外,1至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各机关单位自觉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高州,干部群众“有喜事来种树”蔚然成风。

同时,启动“一镇街一公园”建设工程,积极推动森林进圩街、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在城区,相继建成了一批森林绿地公园,如笔架山公园、挂榜岭公园、文笔岭公园、观山寺公园、宝光塔公园等。在乡村,一批森林绿地公园陆续投入使用,如彭村公园、镇大岭公园、金钟公园等。高州初步形成了“星星伴月”式的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城在园中、村在园中、人在绿中”的城乡特色。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跟我走”、“创建无白色污染乡村”等活动。各镇街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和各自然村的垃圾收集点陆续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清运。

高州境内有全国大I型水库高州水库,担负着茂名乃至湛江部分地区600多万人的用水重任。确保源头活水,是责任,更是担当。为保证库区水源质量,高州投入重金在库区7个镇分别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关闭了库区集雨区域的302家养殖场,实施禁养政策,并停止发展工业,对现有工业逐一评估,有污染的全面关停,其余的引导到库区外的工业园区发展。

高州还将生态文明融入新农村建设全过程,以促农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涌现了一批生态良好、经济快速发展的美丽乡村,如东部的柏桥、官庄村,南部的鹤山村,西部的合丫埒、福石村,北部的彭村、六福村,中部的下汉和大岭村等。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生态型农业已成高州经济的重要模块,全市有30多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实践证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非一日之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巩固提升,一任接着一任干,传承创新、坚持不懈、始终不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中。绿色化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高州发展的根本遵循。

绿色与发展双赢,才是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州库区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停止规模禽畜养殖和发展工业之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增收。如何解决库区镇的发展问题、30多万群众的增收问题又摆在了高州党委政府的面前。

高州传承当年发展水果产业的做法,创新思路,经过广泛调研、多方论证,决定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大力发展竹产业,实现生态增优、农民增收、林业增效。

竹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产量大、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并可年年砍伐,永续利用,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同时,竹具有强大的生态保护功能,能更好地涵养水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指出,竹子固土能力是马尾松的1.5倍,吸纳降水能力是1.3倍,涵养水源能力比杉木高30%至45%,同等生物量的竹子释放氧气高出其它植被30%。种竹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使竹林地渗透出来的水带弱碱性,进一步改善水库水质,提高水源价值。

目前,高州成立了市发展竹产业领导小组和市“竹产业办”,起草了竹林示范基地检查验收技术标准,编制竹栽培手册,指导林农科学育竹。将把库区作为竹林资源重点发展区域,出台激励政策措施,引导库区群众补植套种竹子,逐步改造速生桉林以及失管荔枝、龙眼等低效经济林。建立种竹示范基地,配套完善林道、水渠等基础设施。通过基地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充分利用山地、荒坡、路旁和渠边等,见缝插针种植竹子,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竹子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并延伸竹产品加工链条,形成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包茂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高州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高州又在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提前谋划,及早准备,结合发展竹产业,借力原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宏大的农业生态,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引客入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将生态建设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行尽高凉皆是景,山好水好全是诗。绿色发展已成为高州市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州人正在谱写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作者系中共高州市委书记何志强)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