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郭思乐:让学生从“受教”到“主动学”

09.05.2017  12:32

   人物简介:郭思乐(如上图,吴腾江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记者 郑炜梅 见习记者 林丽妙

  全国语文“做生本·提质量”现场会日前在东山中学举行,“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作“做生本·出素养·提质量”主旨报告,重点分析了生本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等。期间,郭思乐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郭教授,您好!您提出的“生本教育”和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郭思乐(以下简称“”):传统课堂模式以“”为本、以“知识”为本,学生跟着老师走,学生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而生本教育的课堂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做法,老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学习的环境与活动,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完成。简言之,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记:生本教育研讨会、现场会多次在梅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也来梅观摩课堂实践。请问梅州学校在生本教育实践方面有哪些好的探索?

  郭:多次在梅州举行研讨会、现场会,主要是因为梅州在生本教育实践中的进步。生本教育重视阅读素养,并对提高阅读素养做了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梅县东山中学和蕉岭人民小学作了很好的探索。比如,东山中学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做得很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且高效。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教师在观摩东中教师上课情景后都觉得震撼。在蕉岭人民小学,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大量识字。识字量提高后,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个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引发了广泛关注。

  记: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阅读素养?

  郭:语文课要从过去的语文分析课堂转变为语文实践课堂,回归到阅读经典、海量读书的正道。在读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要有充分交流。提高阅读素养的关键是要在一年级开始大量识字、走上阅读之路,中高年级以读引读、大量阅读,还可通过举办阅读培养大会,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思维素养和行为素养。

  记:生本教育主张将课堂交给学生,但有人担心这些“主宰”课堂的学生能否顺应当今教育大环境、考出好成绩?

  郭:生本教育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我们必然要讲到分数,那要怎样取得高分?我觉得应通过素养教育做生本,让学生把学科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变为自己的应用语言、应用思维、应用行为的实践,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从我1999年提出生本教育以来,加入生本教育实验的学校已发展到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几百所大中小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去年广州市中考的前10名,就有4人(含状元)是原广州市骏景小学的生本实验班学生;山东省恒台一中2012-2015届生本实验团队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原则等进行改革,该届学生9个学科的平均分均提高了30%以上。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