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产业因地制宜“嵌进”昭通去,脱贫致富“兴起来”

02.07.2020  08:01

6月18日,昭通市昭阳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华坚鞋业有限公司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40多名员工各司其职,裁料、无缝黏合、缝纫……近30道鞋面制作工序在车间内依次完成。产业园内类似华坚鞋业这样的企业有70多家,这些企业进驻昭通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动当地的就业。2019年仅华坚鞋业就解决当地就业人数23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1人。

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后,东莞市携手昭通市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打造出“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借力东莞资源优势,在几乎无现代化工业基础的昭通市,因地制宜“嵌入”现代产业模式,让不同类型的贫困群众以产业为向心力,聚集式脱贫,并且结成市场化经营的产业链条,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收益,稳定脱贫。

镶嵌特色

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

6月20日,中午时分,家住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苹果种植基地附近的农户孔令康离开家门,顶着太阳来到山上给果树扭枝、除草。

以前家里用这些地种植烟草,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变好了。” 这样的日子,孔令康过得很惬意,去年,孔令康还拆掉老旧的土坯房,重新建起了一幢3层的新房子,苹果种植产业落地给当地带来的新变化,令他感到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这两年,永丰镇苹果种植基地附近像孔令康这样的农户,不在少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瞄准当地苹果种植的优势,联合昭阳区政府,引进了著名的苹果生产企业——海升集团,在永丰镇、守望乡、布嘎乡一带规划建设10万亩苹果种植基地。不到3年时间,当地利用一个个小小的苹果,带动了3个乡镇贫困户增收脱贫。

与此同时,在距离昭阳区永丰镇苹果种植基地130多公里外的巧家县马树镇的朱家海子上的生猪养殖基地,贫困农户肖家贵夫妇也正在忙着喂养新进来的猪仔。这个月,肖家贵夫妻俩正式成了基地的员工,每个月夫妻俩单单工资就一共能拿到近9000元。夫妻俩计划年底建新房。

已经出栏两批生猪了,相比其他地方,朱家海子海拔高、又冷,适合生猪养殖,而且50公里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生猪市场反响很好。”对于基地的发展肖家贵夫妇同样充满了信心。

记者在走访东莞对口帮扶昭通的六个县(区)时发现,不论是昭阳苹果,还是巧家生猪,或是彝良天麻,这些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一直都小有名气。但遗憾的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前,这些特色产品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完善的产销模式,农户们的零星种植,一直无法将优势化为脱贫致富的胜势。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始后,广东省第五工作组与昭通市携手,以东部先进市场经营理念为抓手,因地制宜,在各县(区)、乡、镇、村嵌入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县区积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土地流转促财产性收入、园区就业促工资性收入、资金入股促转移性收入、果园托管促经营性收入、田间学艺促技能性收入等多项举措,带领当地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孔令康家原有土地19亩,流转给基地种植果树15亩,每亩每年能得到900元土地流转费用。而且,除了他有空会到基地打零工外,妻子、儿媳妇则都是基地的合同工人,每人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如此算下来,全家靠苹果种植基地每年有了近10万元的新增收入,彻底告别了以前“看天吃饭”的生活。

镶嵌品牌

提质增效打造精品产品

找准了特色产业,还要在提质增效、打造精品上下功夫。

巧家县马树镇马树坝子一带,近万亩的草莓种植大棚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夏季草莓种植基地。村民告诉记者,每到夏季,草莓基地就能吸引不少人前来采摘、品尝特有的夏季草莓。

草莓种植基地许多地方都有,为什么马树坝子一带的草莓会远近闻名呢? 这就是巧家县草莓基地“品牌”的力量。

巧家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元录介绍说,从今年起,基地将配套建设草莓初、深加工基地,同时与东莞企业和国内高校专家携手研发,打造衍生品牌产品,进一步提升巧家草莓的附加值。

为了让更多人记住马树坝子的好草莓,我们计划从今年起组织推出‘夏季草莓’文化节活动,大力推广、打造巧家草莓文化,探索草莓种植产业的旅游开发,不仅扩大了宣传,还提升了贫困群众参与种植的积极性。”朱元录说。

朱元录说,有这样的品牌建设氛围形成后,哪怕是草莓市场销售整体低迷的时候,巧家县的草莓也不愁卖,旺季剩余的草莓也不怕压舱损坏,产业效益将达到顶峰。

实际上,巧家县马树镇马树坝子夏季草莓种植基地,仅是近两年来,东莞与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产业品牌打造的一个缩影。

今年,东莞和昭通还携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东部传统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新引进或增资产业项目37个,协议投资或增资13.63亿元,其中天宇公司医疗器械生产项目、中玲集团鲁甸农副产品产销平台项目、恒大集团卯家湾蔬菜产业基地项目、温氏食品集团巧家县生猪养殖项目、两当环宇生态农业科技公司中蜂产业项目、深圳前海智远行乡村发展咨询有限公司巧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福建泉州运时通制衣有限公司彝良服装生产项目、一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威信旅游项目等8个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亿元。

同时,两市还携手建立“消费扶贫昭通优质农副产品档案库”,创新实施在线带货促销,引导和鼓励东莞各部门、各镇街、各级工会、供销社、国有企业、大专院校等采取定向购买、工会福利购买等方式,采购、销售云南农副产品11466万元,推广昭通特色产业品牌,用消费扶贫助力打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镶嵌产业

借力东部完善现代产业生产链

6月18日下午,昭通市立时技术有限公司3楼的扶贫车间,王胜林忙着生产一批数据线、网口电源线。宽敞的车间里有40多人在同时工作,其中三分之二的员工与王胜林一样,是作为建档立卡户与易地搬迁群众的身份而进入工厂工作的。

在当地,依靠电子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家庭不在少数,而立时公司只是其中一家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公司之一。立时公司总部位于东莞塘厦镇,2018年8月为追随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步伐,来到昭通投资建厂。如今公司已在当地建成3个分厂,招收员工500多名,为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提供了更多机会。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东莞、昭通两地积极推动滇粤产业园建设,先后引进华坚鞋业、顺华智能、乔治白、粤旺集团、时瑞等131个项目落地昭通,援建扶贫车间30个,引导企业完成投资19.13亿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4.55亿元,带动70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按目前看来,东部企业的入驻,给当地的影响远不止解决就业问题。2016年以前,昭阳区农业发达,工业领域却几乎为零基础。人口数量众多,导致当地大量土地被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长时间得不到发展。

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东莞企业瞄准昭阳区优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落地建设,随后显示屏、网口线等一些电子配套企业也逐渐入驻工业园区。经过当地政府多方招商引资,如今在昭阳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区内,一条完整的电子产业链雏形初现。

以立时公司为例。2018年8月,总部位于东莞塘厦镇的立时公司,在2018年8月正式在昭昭阳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成立,专注于生产手机数据线、耳机线、电子转化线等产品。为了使产业配套发展,在立时公司的带动下,生产显示屏的立勤,生产耳机、组装手机的立鑫,生产新能源电池的时瑞等电子企业也先后入驻,目前园区内与立时公司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多达10多家。“接下来,我们这几家公司计划依托园区较为完善的电子产业链条,生产一部手机成品。”立时公司副总经理米志勇说道。

昭阳区的产业发展并非个例。6月22日,在镇雄县大地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园建设工地,挖机、铲车、运土机正加紧施工,确保年内完成产业园的交付工作。在大地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后,镇雄县政府与东莞就着手投建这一产业园,建设完成后,园区不仅能有效解决安置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向全县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

而在大地易地搬迁点南面2公里处,镇雄县人民医院坐落于此。以医院为几何中心的半径2公里范围内,多个易地搬迁点散布在周边。不远处,东莞市豪亿镇雄县民心光电科技、宏胜服饰、宝涛服饰等三家公司的厂房建设已初现雏形。紧邻这三家企业建设用地旁,一条通往镇雄县中心区和高速入口的快速公路也正在架桥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区正在悄然兴起。

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 冯灿宇/文 郑琳东/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