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卢树希:从“城管”到城市“大管家”

10.08.2020  23:15

卢树希是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道滘分局的一名执法人员,从事城管工作20多年。他见证了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升级”的过程,也见证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队伍结构和执法制度的完善;角色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数字城管的应用;城市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一位“老城管”的经历,背后是东莞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努力,也是品质提升的生动缩影。

亲历基层城市管理变迁

初次见到卢树希,他那厚重的眼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最近因为创文工作太忙了,都没有休息好”。不经意间,卢树希透露出城管工作的酸甜苦辣。至今,他坚守在执法一线已有20年,亲历了道滘城市管理的发展变迁。

青年时期,卢树希在东莞市体校练习水球项目。21岁退役后,他被分配到东莞市供销合作联社工作。2000年,他来到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道滘中队,成为一名“城管”。

刚来城监中队时,整个中队上下只有13人,包含1名中队长和12名队员。彼时,城市管理执法缺乏上位法的清晰支撑,也没有地方具体的工作指引,工作起来全凭“感觉”。

因为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我们中队在执法时还遇到过麻烦事。”卢树希回忆,有一次,中队误拆了一个在高速公路上的T型广告牌,被索赔了10万元。这次经历让他刻骨铭心,“城管是一份啃硬骨头的工作,城市中的大小事务离不开它,特别考验精准执法。

近年来,经过两次体制改革,城监中队变成现如今的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道滘分局,执法制度完善了,执法模式创新了,执法队伍素质提高了。卢树希日常工作也来了一个大转变,上百条细则指导他们的日常工作。

规范执法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

从步行巡查到专门的巡查车巡查;从粗放执法驱赶占道摊贩,到文明执法服务为主;从随机巡查发现问题,再到如今数字化监控……从业20年,卢树希也见证了城管执法工作的变化。他说,以前办公室没有配备电话,只有几部摩托车,有时候需要步行巡查,一天下来人都累趴下了。“现在条件好多了,不仅办公环境舒适,还配备巡查车,执法效率提高了很多。

城管与小贩等群体打交道,很容易成为社会焦点。”卢树希告诉记者,为了维护良好的公共环境,保障街道市容秩序,城管有责任对占道经营这些违规行为进行规范整治,但在执法中也时常遇到暴力抗法行为,这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有时还会引起社会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

这类经历,卢树希也曾经遇到过,最严重一次因对方暴力抗法住进了医院。随着时代更迭,城市管理已经迈入“数字”时代,多功能执法记录仪已经成为一线人员的标配,在执法过程中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同时“有图为证”也更容易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城市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在闸口公交站处发现垃圾,请马上派人处理。”在市数字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综合业务受理系统。由信息采集员不间断地传回巡逻信息,多渠道、多平台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统一在这里收集、汇总,再上传到系统反馈到镇街,反馈的问题将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整改。

以前由城管队员去街道、村社区巡查发现问题,如今有数字城管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执法效率。”因为东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搭建,卢树希再也不用完全像过去一样,在道滘大街小巷随机巡查凭“运气”发现问题了,通过数字化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有的放矢。

得益于东莞市不断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快速收集、快速处理,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查人员不足的问题,使城管工作更精细化。如今,走在道滘的大街小巷,明显可以发现,街道干净整洁了,广告招牌更加整齐,市容秩序更加规范,人民生活也更幸福了,这都离不开城管人的辛勤付出。

依托数字化技术,坐在电脑前就能够对道滘大街小巷一目了然,也能够及时收到市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也从以前的城市‘小城管’变成现在的‘大管家’,这是我们的进步,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卢树希如是说。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道滘数字城管接到案件共13741宗,已处置案件13735宗,结案率为99.96%。

全媒体记者 刘维佳(见习)袁健斌/文

全媒体记者 刘维佳(见习)/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