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育之光点亮活力广州

21.03.2017  12:44
原标题:用体育之光点亮活力广州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体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继续保持9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常住人口)在790万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5平方米。

  “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尤其像奥运会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一座城市的经济、形象、社会具有巨大的正面促进作用。譬如,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成功营销了巴塞罗那这座城市,使这座原本并不著名的滨海城市一下子誉满全球,并使其市政建设前进了30年到50年。

  广州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城市管理者开始寻找具有“广味”的“城市名片”,体育成为众望所归的重要载体——让体育展现广州昂扬的姿态,彰显活力广州、幸福广州。深度打造体育之城,是一条美丽而幸福的大道。大而化之,体育营销可以提升广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项大型国际赛事就是一次国际传播过程;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完全有条件和潜力成为未来广州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小而化之,体育运动促进市民健康,减少医疗体系的成本支出,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与幸福感。

  一年一度的广马就是一个极佳范本。马拉松运动不仅促进市民健身、提高市民体质,给广州市民带来欢乐,还直接促进跑步及相关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消费的层面直接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赛事赞助、跑步培训、体育用品、运动装备、智能硬件、跑步软件、媒体传播以及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都因此而获得发展机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广马还是一次难得的城市形象营销机会,向全国、全世界宣传广州。

  城市发展体育产业,一要有大量的体育设施和体育空间,二要有体育运动的高度组织化和体系化。体育产业功能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并能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保障的一种城市功能区。《规划》提出建设81个体育产业功能区,可以满足各类专业赛事以及全民健身需要,为体育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规划》提出,到2020年,广州将基本形成现代化体育管理体系。硬件、软件“双修”,两条腿走路,广州体育产业步子将更加稳健。

  纵观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仍存在着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如社会化水平不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体育有效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等。《规划》提出,街道(镇)级和社区(村)级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按照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和行政区划要求配置。通过新建、改造等多种方式重点完善社区体育设施,逐步形成“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10里体育圈”。两个“体育圈”建成之后,对推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和广州体育产业发展,都有非凡意义。

  广州发展体育产业,也要在体育领域改革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总体目标相适应、体育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相协调等领域,找准切入点 抓实着力点。以《规划》为蓝本,把握“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机遇,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广州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