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给环卫工人撑起“安全伞”

27.10.2014  11:07

  徐剑锋

  10月26日是广东省第21个环卫工人节,对于环卫工人来说,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尽管这一天他们依旧忙碌在大街小巷。据本报报道,梅城环卫工人遭遇交通事故每年少则10多宗,多则20多宗,有时可能因为车主往车窗外随手一扔的纸团,就造成了一宗交通事故。

  环卫工人不论严寒酷暑,不分阴晴雨雪,为了城市的整洁美丽而起早摸黑、顶风冒雨、辛勤劳作,真挺不容易的。由于在一线操劳时间长,相对来讲“伤病肉痛”要多一点;而且因为工作地点多为繁忙的交通要道,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环卫工人虽被誉为“城市美容师”,但却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在权益保障方面往往也是处于最低谷。在高危的工作“风险”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一旦发生闪失将使他们面临更加窘迫的境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给环卫工人撑起“安全伞”。在这中间,首要的是提高环卫工人的安全意识,有必要通过观看电教片、安全作业演示等途径强化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有效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构筑生命安全的“防火墙”,比如给环卫保洁车黏上交通安全提示标贴,又如夜间作业时确保反光服装不离身、不被污损遮掩等等。当然,广大市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丢垃圾,既能有效减少环卫工人的劳动量,也可减少他们作业中的风险,实际上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和关爱。

  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制度护航提供安全保障,让环卫工人更加“体面劳动”、流汗不流泪。一方面,要加快全员参保的有效覆盖。随着全民参保时代的到来,要优先把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作为规范环卫用工的强制性措施,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挥工会群团的作用,采取单位、个人和政府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到位,真正做到环卫工人劳动有合同、工作有保障、维权有渠道。另一方面,要健全关爱长效机制。通过建立互助基金、帮扶资金等,从长效机制上解决他们的生活、医保等实际困难,让环卫工人真真切切地受到礼遇、得到关爱,增添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