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浇灌致富之花
——韶关市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综述
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韶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实施,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置于韶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韶关市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四项收入”明显提高,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坚持“三个结合” 实行战略推动
韶关市区域之间差距大,贫困点多、线长、面广,只有加快发展才是解决落后问题的根本之策。两年多来,韶关市各地始终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将扶贫开发与振兴粤东西北战略紧密结合,助推全市经济社会上新台阶。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将振兴粤东西北地区上升为广东发展的全省战略,给予了粤东西北地区清晰定位,为韶关市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韶关市从战略的高度和要求出发,对扶贫工作实行顶层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部署、高位推进。市、县(市、区)分别制定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资金管理、产业帮扶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实施“一票否决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将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全市均衡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认真把握扶贫开发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扶贫攻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建立了统筹推进振兴发展与扶贫开发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各县(市、区)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区域开发带动产业提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完善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对“两不具备”贫困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对旧村庄进行改造,使搬迁户和村庄改造户群众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对有条件的,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实行整村推进。如乳源大力推进“整村推进安居工程”、“特色产业致富工程”、“瑶族特色名片工程”、“宜居宜业夯实工程”四大工程,打造乳桂线幸福安居示范片。
狠抓“四项收入” 实行精准扶贫
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是检验帮扶成果的重要体现和指标。为此,各地各单位紧紧抓住“增收”这个关键不放松,把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
对贫困户,按照“一户一法、分类指导”的思路,把贫困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到各帮扶单位,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包干帮扶,制定具体的扶贫工作措施,明确帮扶项目、目标和完成期限。对帮扶村的村民,把增加他们的收入纳入整村帮扶计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等方面进行整体帮扶。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坚持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相结合,推动农民全面增收。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面落实“一村一策”,通过入股扶贫电站、入股扶贫农贸市场、购买门店经营或出租,以及挖掘贫困村集体存量资产的潜能,盘活集体所有的土地、果园、山林等资产,发展集体种养业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全市310个贫困村基本都有入股分红形式的稳定经济收入渠道。
强化示范带动 力促难题破解
为了树立榜样,韶关市重点抓好乳源乳桂线幸福安居工程、南雄始兴中药材扶贫产业、新丰种养扶贫产业、京珠北高山蔬菜产业长廊等四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采取点、线、面结合促进面上扶贫工作平衡发展。
各地紧紧围绕产业带动、农房改造、组织建设这一主线,每个贫困村抓一至两个主业或主项,每个乡镇树立一至两个帮扶典型,每个县(市、区)打造一至两个工作亮点。按照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要求,通过在贫困村、镇、县(市、区)培育产业亮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了多条点线结合、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带、示范片区,并很好地发挥了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作用。
韶关市还积极注重机制创新,破解贫困村贫困户缺乏资金难题。韶关市从工作实际出发,实行“政府统筹、资源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协调捆绑各类扶贫资源,扩大小额信贷、互助金试点,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大幅增加扶贫资金整合力度,2013年和2014年,全市整合涉农、涉扶贫资金近10亿元;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情况,加快推进10个东莞?韶关农产品直供门店建设,创新产业经营方式,进一步推进韶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珠三角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韶关市农产品和东莞市场的对接。
两年多来,不仅贫困户的收入增长了,许多驻村扶贫干部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许多工作制度机制得到巩固和健全:健全驻村帮扶制度,强化对驻村工作的管理,健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制度和公示、公告、报账等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完善市、县与省直帮扶单位、东莞市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省、东莞、市、县、镇、村六方联动,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格局,为进一步推进下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