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手艺,玩转跨界经营

02.09.2014  12:54


在搞好经营的同时,王钧明还谋划着开一家能彰显客家文化的礼仪公司。

  ●温丽容

  他们都是大山深处农民的儿女,可却做着时尚前沿的花艺事业。是怎样的一种缘,让农家子弟走向鲜花烂漫的事业?

  拜师学照相,只为习手艺

  王钧明是松源黄坑村人,2000年松源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姐姐的推荐下,来到梅城照相馆做学徒。他当时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学一门手艺,减轻家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不用像父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忙活。

  虽然在照相馆当学徒没工资领,活儿又多,可王钧明还是干得很起劲。照相馆的生意很好,特别是学校的学生毕业照,一接就是一大单,店里五个人,一天要忙上十多个小时。

  做学徒,最辛苦的是在暗房洗相,房间灯光昏暗,眼睛很难适应。有一次,钧明在暗房里连续洗相2个多小时,累得睡着了!老板却不知道,吓得到处找,最后才在暗房里找到他。

  因为钧明的笃实肯干、勤劳好学,三个月后,老板给他开工资。并将自己的所学都传授给他,包括录像。从最初的月工资300元到后来的450元,做学徒一年半后,钧明带着挣来的积蓄回到松源开照相店。

  影像人生,赢得金玉良缘

  靠着自己做学徒挣来的4000多元以及家里凑来的共1万多元,钧明去广州购置了二手大头贴机,两架海鸥相机,鑫源照相馆在松源开张了。经营大头贴,兼拍生活照、证件照,并为庆典开业、婚丧寿筵录像。一时间,因为新颖的大头贴方便快捷,特别是DIY的制作方式深受青少年的喜爱,生意一下就火了!

  我问钧明:怎么会想起回农村开店而不是在梅城?钧明说当时城里流行大头贴,却发现松源几家照相店没经营,认为这是个商机,就想自己开店。

  尝到了收获的甜头,钧明并不满足于现状,更加不断学习钻研提高摄影技术,其摄影作品《生机》在参加2005年“走进客都·锦绣梅州”比赛中获得入围奖。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胶片相机逐渐退出市场。2008年,钧明来到梅城,谋求新的发展。俗话说得好: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一位来自蕉岭县皇佑深山在梅城开花店且特别喜欢拍照的漂亮女孩肖利玲,在亲戚牵线下出现在为创业而四处奔忙的钧明面前,二人一见钟情,两心相许,喜结良缘。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婚后,在深谙花艺的妻子帮助下,钧明很快对花店经营上了手,并且利用自己的专长,拓宽了原来花店的经营范畴,经营鲜花、花篮,兼营彩车、开业与婚礼庆典、会场布置等。

  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常常通宵达旦,我问钧明不辞辛劳的动力是什么?憨厚的钧明笑了,略带腼腆地望着在店里忙碌的妻子说:妻子在儿子临产的前一天还帮着做花篮,刚满月就来帮忙,从来都不说一声累。为了她和孩子我做什么都值得,也许这就是最大的动力!

  在钧明夫妻的带动下,家族里的兄弟姐妹也开始从事花店生意,总共五家。我笑着开起了玩笑:人家都说教会徒弟打师傅哦,就不担心影响你们的生意?夫妻俩相视一笑自信地说:只要经营得好,顾客就会信任你;若经营不善,独家生意你也照样做不好。何况一个人吃蛋糕会撑着,分着吃才更有滋味!现在宪梓路到大新城已经有20多家花店,最先开店的“佳丽花艺”生意并未受影响,反而越来越好。

  随着花店知名度的提高,逐渐有大型的礼仪公司也会找他们做项目,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到客天下录制“国庆七天乐”节目,钧明夫妻俩也参与其中。

  展望未来,钧明夫妻俩信心满满:鲜花促成了我俩结合,鲜花就是美好幸福的象征。现在梅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美好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开一家能彰显客家文化的礼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