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术课开启艺术之旅

20.07.2015  13:43

  ●五华县教育局教研室 温请先

  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缺少实践,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断探索、大胆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美术课成为美妙的艺术之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画作外的故事

  让课堂活跃起来

  美术课本是最让人心动的,但传统的欣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鲜活而有趣。

  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一开始便介绍了1987年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这个画作之外的故事。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激发了起来,我进一步说明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在他眼里向日葵是生命的缩影。我再让学生用心去读画并说出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高贵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进而认识梵高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处理成平面装饰性的,并用粗硬的线条勾画出叶茎和罐的轮廓,显示出向日葵顽强的生命力。这一课学生兴致很高,真正体会到了《向日葵》的内涵。

  “马赛克效果”

  让学生感受抽象画

  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我用一幅绘有嫩绿的麦地、黄色的油菜花等景物的春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先让学生看,用“马赛克效果”处理后再让学生对比两幅画的区别,学生思维立时活跃起来。一幅春意盎然彩色风景照就成了以绿色、黄色和粉红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春”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学生们再对《在纽约》等抽象画进行欣赏时,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的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多媒体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要求他们通过对音像的感受、理解和想象,用抽象的美术语言(点、线、面、色彩)创作一幅抽象画。学生都跃跃欲试,我把学生画作放在多媒体上进行交流和点评。这种探究式、体验式、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效果远胜传统教学。

  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资源,创新求变,充分发挥学科魅力,就能提高课堂效益,最终达到美术课“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和“拓展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