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虎门医生用自己的骨髓重燃2岁孩子的生命之光

25.12.2018  18:13

12月5日,历经3个多小时的采集,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王秀文一次性捐献了17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7844名骨髓捐赠者。而这些“生命种子”也将通过骨髓移植手术输进一名2岁白血病患儿的体内,帮助他重燃生命之光。

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

早在2009年,王秀文便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由于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非常低,通常数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例匹配,所以王秀文的配型信息和大多数捐献者一样,在录入后便久久没有音信。

直至今年9月,王秀文收到来自于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她的骨髓与一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工作人员咨询她是否有捐献意愿并进行高分辨配型。在确认情况属实之后,王秀文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她的家人也对她的举动十分支持。

随后,王秀文便在广州进行了高分辨配型,这个时候她才知道,原来与自己配型成功的,是一名年仅2岁的白血病患儿,而且还是整个中华骨髓库中唯一初配成功的。当知道自己是孩子唯一的希望时,王秀文的心更加希望自己能配型成功。

在11月30日,王秀文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骨髓采集的前期准备。12月5日,王秀文一次性捐献了17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7844名骨髓捐赠者。

捐献骨髓的当天,志愿者给王秀文带来了一封受捐孩子父亲手写的感谢信。

王秀文觉得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她说:助人使她快乐,特别是自己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面对病患的需求更应该挺身而出。“以后如果可能再次配型成功,我仍然非常乐意捐献,并且希望能有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行列,共同救助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的白血病等患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知多D

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30日,整个中华骨髓库仅有258万多例捐献者,而等待配型的患者就有7万多例,目前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的仅有7800多例。由于库容少、匹配概率低,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只能在等待中离去。

大多数人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仍有一定误区和盲区。其实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至两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就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捐献的成分占造血干细胞的比重不到0.5%,所注射的动员剂也是安全的,因而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自身健康是没有伤害的,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也会很快消失。

另外,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法是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