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隐私买卖产业链必须斩断
如何切断电信诈骗黑色产业链 严打窃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从源头上阻断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涉嫌电诈账户要上黑名单 运营商违规出租电信线路等行为要承担相应责任 从个人信用体系上做文章,涉嫌电诈绝不姑息对电信诈骗重点区域重点治理和监控 法律、法规要有威慑力,及时出台相应司法解释 IC供图
电诈防火墙
从“广撒网”到精准型诈骗,电信诈骗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什么样的诈骗电话最容易得手?对你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的——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报得出你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冒充保险理赔人员,知道你的车牌号码、保险单号;冒充公检法人员,说得出你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
两天来,部分在粤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座谈,深入了解了目前电话诈骗的现状、模式、存在的问题。因个人信息泄露使得犯罪分子屡屡诈骗得手的精准型电话诈骗,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如此私密的个人信息,骗子是怎么知道的?
记者 黄丽娜 张璐瑶
讲述
人大代表遭遇短信诈骗
日前,震惊全国的女大学生徐玉玉遭电信诈骗后伤心致死案中,个人信息泄露就是关键的一环。不法分子打电话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前一天曾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因此徐玉玉没能提高警觉,辨别出电话的真伪。
在前天的全国和省人大代表视察整治电信诈骗工作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赵雪芳也现场讲述了她的亲身遭遇:前段时间为了换身份证,她到经公安部门认证授权的照相馆拍了身份证照片,随后去当地派出所办了新的身份证。没过几天,新身份证还没拿到手,诈骗短信就先发到了她的手机上,短信中还贴出了她的新身份照片和身份信息!
“虽然我认出了这是诈骗短信,钱财无损,但这么快我的个人信息就被骗子掌握了,让我太震惊了。这个遭遇对我来说是惊心动魄的,我想不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赵雪芳说,对于像徐玉玉这样没有太多社会阅历的人来说,更加难以防范这种在掌握个人信息后的精准诈骗。
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也指出,现在的电信诈骗技术不断升级,花样不断翻新,已经在群发短信、群呼叫这种“广撒网”式的诈骗方式外,衍生出了精准型电信诈骗,利用手中掌握的个人信息,令受害人防不胜防。“必须要打击个人信息泄露、买卖的问题。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一有发现就应该追究,这种精准型的电信诈骗危害性会更大”。
现状
个人信息一条售价4毛
现实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与网络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深入,为了享受网络服务带来的便捷,需要经常注册各种账号,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令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今年6月,在广东公安“安网1号”行动中,收缴了被泄露、窃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超过1.1亿条。这些信息具体到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被泄露者包括股民、保险业客户、快递客户、病人、新生儿、企业主、房产业主、电话用户、求职者等……
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逯峰表示,这些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钓鱼网站通过骗受害人注册登记来获取个人信息;利用木马程序窃取手机上的个人信息;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私自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大部分不法分子通过搜索引擎、论坛或QQ群查找个人信息提供者,再通过网上交易获取到这些个人信息。
茂名警方近期破获的一起案件中,有犯罪团伙长期为电白籍诈骗团伙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每条售价仅0.4至1元。至落网时,累计交易的公民个人信息达数百万条。诈骗团伙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越详尽,就越可以进行精准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