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百年 福润万家——梅州电力100周年综述

26.01.2016  10:47
100年前,兴宁人刘象文和罗健占等人在兴宁县城水关口创办了兴光电灯公司,点亮了梅州第一盏电灯,吸引了县城所有人前来看稀奇看热闹,翻开了用电时代的新篇章……

   

  100年前,兴宁人刘象文和罗健占等人在兴宁县城水关口创办了兴光电灯公司,点亮了梅州第一盏电灯,吸引了县城所有人前来看稀奇看热闹,翻开了用电时代的新篇章……

  100年后,“电”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缺了电会让我们的生活无所适从,同时电力产业也成为梅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0年间,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电力企业也经历了多种所有制的变更,唯有不变的是——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有电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更加有趣……

  从1915年到2015年,梅州电力走过了100周年的风雨历程——百年的发展历程印证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规律,今日供电,已不再简单为万家灯火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发展、地方振兴、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可以预见,未来的十年、百年,梅州电力将继续努力争当“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继续为梅州加快推动振兴发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供电保障。

  梅州电力百年变迁

  1915年 兴宁县城兴光电灯公司点亮梅州第一盏灯

  1917年 梅城下市光耀电灯公司成立,梅州城区通电

  1930年 广东第一座水电站兴宁新圩华侨同利水电站投产

  1951年 建国后广东兴建的第一座水电站兴宁永和七层水电厂投产

  1962年 梅县扶大火力发电厂第一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这是梅州市第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

  1966年 梅州市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投产

  1967年 梅州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梅城变电站投产

  1970年 全国首座地热发电站丰顺县邓屋地热实验电站投产

  1975年 梅州建成110千伏梅西电厂到枫树坝水电厂线路66公里,首次与广东省电网联网

  1977年 梅州首座110千伏变电站丙村变电站投产

  1980年 梅州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梅县变电站建成投产

  2005年 梅县区荷树园电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2007年 梅州首座500千伏变电站嘉应变电站建成投产

  2008年 梅州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目标

  2010年 全市7个县均有一座以上220千伏变电站。同年,梅州实现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模式

  2014年 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5年 广东粤电大埔电厂投产运行

  巨变

  从第一盏灯到万家灯火

  刘象文与罗健占等人创办兴光电灯公司、点亮梅州第一盏灯。当时兴光电灯公司初始设备皆从香港购置,拥有2台木炭发电机组,共120千瓦,供县城机关、商店和大户人家共1142户照明。1946年后,兴光公司改名为电气有限公司,装机两台,改用85匹马达带动40千瓦,90匹马达带动60千瓦直流发电机共100千瓦,年发电量约10.8万度。此状况一直维持到1951年关闭。

  梅城起始用电时间略晚于兴宁。1917年,梅县黄兰君等人集资6.24万元,在梅城下市开办光耀电灯公司,供城镇夜间照明。1930年,兴宁华侨陈仁楷将国外技术带回家乡,在兴宁新圩区径兴建水电站,创办兴宁华侨同利水电公司,安装德国产水轮发电机组1台,容量115千瓦。这是广东省第一座水电站,但因水力不足,1947年停发。

  从1930年至1948年间,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的一些镇先后办起以木炭机、柴油机为动力的小火电厂,这些电厂多数因为各种原因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陆续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梅州电力工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0年至1955年间,基建小火电厂陆续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1953年后,由人民政府逐步接管,实行公私合营,扩大厂房,增添设备。

  1966—1978年,梅州市进入电力建设高潮时期。梅州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梅城变电站在1967年时启用,并在此后的12年间,梅州迅速拥有了15座变电站。1970年12月23日,丰顺邓屋角温泉地热试验电站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座64千瓦地热发电实验站,时任地质部长李四光还发来了贺电。1975年6月,梅州建成110千伏梅西电厂到枫树坝水电厂线路66公里,首次与广东省电网联网,增强了梅州市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电网建设在年月更替中取得突破性进展,1977年至2007年间,梅州从110千伏变电站发展到拥有500千伏变电站,2010年梅州全市7个县均有1座以上220千伏变电站。2008年11月15日,丰顺汤西大罗坪坑村通电,宣告梅州全面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

  今年12月26日,随着1号机组试运行结束,梅州市重点工程项目——粤电大埔电厂正式投产,仅1号机组每年发电便可达到30亿千瓦时。

  责任

  百年电力的担当

  2013年8月16日,受台风“尤特”影响,梅州电网受创严重,五华110千伏龙村变电站和35千伏军营变电站受浸停运。11条110千伏、62条10千伏线路跳闸,211基10千伏杆塔和2135基低压杆塔倒杆,52台配变受损,五华龙村、梅林、华阳、双华等镇和丰顺八乡山等地区供电一度中断。

  其中,110千伏龙村变电站是保障五华南部群众用电的关键,但是当时,该站面临着近3米高洪水围浸的巨大危险。为防止雨水进站给设备带来损坏,17日凌晨2时12分,运行值班人员毅然向调度申请断开110千伏安龙线1173,切除全站负荷。同时,彻夜堆沙包抵御洪水,当所有人都疲惫地摊睡在沙包上时,8月18日,洪水减退。随后,龙村变电站内又展开了“玩命”的通宵抢修。百来号人争分夺秒地对端子箱、高压柜等整个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逐台烘干。为防止设备过热造成损坏,每隔20分钟就要中断2、3分钟,周而复始数十次。专业烘干设备不够时,连家用吹风筒也上场了,为龙村变电站的恢复运行赢取宝贵的时间。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龙村变电站恢复运行,70%受灾用户恢复供电,为群众的抗灾复产工作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2013年“尤特”台风重创五华南部,供电人员奋力复电,为抗洪救灾提供保障,仅仅是梅州电力100周年历史上很小的一笔。

  通过媒体,你记住了2013年“尤特”台风重创五华南部,龙村、梅林等多个乡镇遭遇洪灾,你也记得今年“7·22”洪灾使平远上举、泗水等镇受灾严重。但是,没有一次,供电抢修人员不忙活在第一线。在灾难面前,供电人体现社会责任,他们责无旁贷,也义无反顾。交通不便、无法通车,临时利用小推车人力运送电杆;河滩上沙土松散、立电杆困难,搭起轻型塔;断桥无法运杆以及河滩立杆难,利用重物固定杆根、绑住电杆前段、垫缓冲横木。大型设备进不来,就用小型车辆,一点点往灾区运送;无法挖掘杆塔基座,就用人力一点点开挖;桥梁断裂设备无法运送,就卷起裤腿,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肩扛手抬……

  “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在抵御冰灾、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梅州电网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做到了“人到、电通”,用实际行动在大灾大难面前挺起了“责任”的脊梁。

  不仅责任,还有担当。在大灾大难面前,需要供电人提供强有力保障,在弱势群体面前、在边远山区群众面前,也需要供电人细心的呵护。2012年6月,我省在试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同时,配套出台了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每月享受15度免费电的优惠政策。2013年底,供电部门专门制定了《落实服务群众四项举措实施方案》,再一次明确了“确保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免费电量落实到位”的服务举措。2014年2月19日,梅州供电局供电服务四项举措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件民生实事当中,全面落实电费减免政策(享受15度免费电)。免费电政策实施以来,该局共对63420户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落实了免费电量。2013年累计减免电量953万千瓦时;2014年减免电量1080万千瓦时;2015年减免电量则超过1200万千瓦时。

  九龙嶂位于梅县最南端,进山后,还要车行半小时的盘山路,才能达到革命老区九龙村。这里是粤东最早建立地下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粤东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朱德、陈毅、叶剑英等6名开国元勋曾在此战斗过。由于九龙村偏远,用电难问题一直困扰村民直至2009年。

  “不仅要为九龙村供上电,而且是致富电。”梅州供电部门下了一道令。2009年供电部门投入200多万元对九龙嶂革命老区进行农网改造,改变了供电设备落后、农民生活用电质量差的现象。2011年,在获悉革命老区群众急需可靠的供电保障来发展茶叶加工生产后,梅州供电部门迅速制定了农网升级改造解决方案,由梅县局投资十多万元增加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架设10千伏线路0.1千米和辅助架设大线径的低压线路,将炒茶机所需的三相电源接到村民家门口。供电得到保障,九龙村的村民在种茶上展开了拳脚,整个村子从原来只有4部炒茶机发展到现在20多部,几乎每家茶农都有了自家的炒茶机,流水线炒茶,村里还组织村民进行种茶、炒茶培训,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得到提高。以前整个村子的茶叶种植面积是100亩,年产量只有4千斤,现在60%村民都种茶炒茶,数量800多亩,产量也提高到9万多斤。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4600元,到现在的12000元,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为民

  提升服务从未停步

  “作为一名80后,我依旧记得小时候,每月的电费由收费员上门抄表并收钱,遇到用电户不在家,有可能几个月才能收一次,非常麻烦。新世纪初,每到缴费日,群众则齐齐到供电所缴纳电费,同样不便。但是,现在交电费,则不必那么麻烦了。微信钱包上一点,进入生活缴费,轻松缴纳电费。非常容易。如果你这都嫌复杂,那么直接银行代扣,从此再也不必管电费,每个月核对一下缴费短信就好了。”梅城鸿都花园青年业主魏先生说。

  为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梅州供电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上门服务,从单一服务到多种渠道并举。目前,供电报装实现掌上、网上营业厅、手机微信平台等多途径受理,拓宽缴费渠道增加到14种,新建8个24小时自助营业厅,服务渠道不断优化,多措并举改善用户体验。

  同时,还有银行代扣电费、95598电话在线缴费、邮政网点、便民站代收电费、网(掌)上营业厅缴费、“支付宝”缴费、自助终端刷卡缴费、银行转账、网银缴费等多种方便快捷的非现金缴费方式供客户自主选择。

  “梅州供电局谨记‘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责任与使命,传承客家文化的融合共生,把‘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切实保障民生用电、提升客户满意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市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见证

  为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电力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梅州电力的百年发展,见证了梅州经济的崛起,并不断为这片投资热土优化软环境。

  “从2012年投产以来,除了两次检修停电,没有停过一次电。就连停电检修,供电部门都是征求我们的意见,在我们觉得合适的时间进行检修,将对我们设备的影响降到最低。”赖波是广东赛翡蓝宝石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介绍,公司生产原料三氧化二铝需要经过2070度的高温24小时不间断加热,经过18天的周期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晶体。“如果期间电力中断,全厂202台机器的原料就作废,18天的周期要重来,损失将以千万计。”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是德国BPW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企业1995年落户梅州时,工厂周围均是居民用电,电能质量差,导致工厂一开机就全线停电的尴尬局面时有发生。梅州供电局花了几年时间,在优化网架方面下了一番功夫。现在,该厂已经拥有一条专线专门供电,供电可以不受其他用户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从一期到六期的车轴扩产项目,用电质量和服务与以前比有了明显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育俊说。

  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建设逐步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聚带的建设。梅州供电局主动对接该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电网建设,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产业振兴发展注入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针对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集约发展的规划布局,该局专门制定了产业集聚带电网规划建设方案,要求至2030年规划投资约39亿元,包括:在产业集聚带及周边地区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或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25座等。重点布局产业园区的配套电网建设,加强电网升级改造,使电网建设更加适应集聚带用电的长远需求。

  撰文

  练海林/温红/陈龙波

  摄影

  温红/陈建中/彭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