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请柬日渐流行 专家:推动传统文化礼仪传承

25.01.2016  12:13
近日,梅城市民曾女士收到朋友发来的电子请柬,一点开便伴有浪漫轻快的音乐,可看到新人的婚纱照、文字介绍、宴会时间、地点、回复栏等内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通讯方式及电子技术的发达,电子请柬已在梅州市民的微信、QQ、邮箱等通讯媒介中悄然兴起。对于这种新的请柬形式,梅州市民持何种态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宋武杰 绘

  ● 本报记者  李玉娇

  近日,梅城市民曾女士收到朋友发来的电子请柬,一点开便伴有浪漫轻快的音乐,可看到新人的婚纱照、文字介绍、宴会时间、地点、回复栏等内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通讯方式及电子技术的发达,电子请柬已在梅州市民的微信、QQ、邮箱等通讯媒介中悄然兴起。对于这种新的请柬形式,梅州市民持何种态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支持

  新潮环保、直观便捷

  “今年我收到不少电子请柬,有图有音乐,挺新潮的。”市民小陈告诉记者,他与女朋友打算结婚,到时也会用电子请柬,“现在不少婚庆公司有这类服务。”记者采访中发现,近一两年,电子请柬受到多数年轻人的好评。“电子请柬成本低,便利、时尚、好玩,且省了送请柬的精力和时间。”刚结婚的新人钟小姐如是说。而作为收到电子请柬的廖女士也表示喜欢这种形式:“只要不是收到一面之缘的‘朋友’发来的,还是很好玩的,因为电子请柬里的视频、图片很搞笑,有些有婚宴酒店地址导航、送祝福等功能,方便实用。”

  记者了解到,除婚庆公司有制作电子请柬的服务,淘宝网上也有不少销售及制作电子请柬的卖家,价格有10元至几百元不等。顾客只需提供相关资料,选好音乐及喜欢的样式就行。据悉,这类电子请柬可通过电子邮箱、QQ、微信等多种渠道发送。

  反对

   缺少人情味、传统习俗受冲击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电子请柬。“电子请柬虽然方便,但不少中老年人并不用或不常用微信、QQ、邮箱等,我认为年轻人的朋友、同学可发电子请柬,而亲戚和长辈则应亲自送去纸质请柬以示尊重。”蓝女士说:“即使是给年轻人发电子请柬,最好也要打个电话,才能凸显诚意。”采访中,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他曾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电子请柬,是对方把一张写好的纸质请柬拍成图片发过来的。“对于这种没有用心制作的‘图片请柬’,不少人都表示不接受,比起以前上门亲自送请柬的行为,这明显缺了人情味。”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样一种现象。“本来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梅参加婚宴,以往不是特别亲或熟的不会轻易发帖。但电子请柬兴起后,经常收到无法参加的‘电子红色炸弹’,有时候被人情‘绑架’了,只能硬着头皮给对方发微信红包。”市民郭先生认为,发电子请柬应考虑接收者的亲疏程度,不能只有几面之缘的朋友也给群发,造成困扰。

  专家

  应顺应大势推动传统文化礼仪的传承

  针对电子请柬悄然兴起这一现象,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认为,随着通讯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发达,很多新事物会逐渐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肯定会对传统社交模式、传统习俗礼仪有一定的冲击。请柬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使用请柬,既可表示对被邀请者的尊重,又可表示邀请者对此事的郑重态度。电子请柬有其新颖、简便、环保等特点。而传统请柬多由邀请者登门拜访发派,显得更有诚意更为重视,让被邀请者心理上更舒服,也有其优势。不过,发电子请柬简单方便,被邀请者也会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代替亲自登门参加宴席送上礼金红包等,一来一往都简单了,人情味也少了。

  肖文评说,习俗礼仪蕴含着不少传统道德文化,过多繁文缛节也不提倡,但过于依赖现代技术交往、忽略习俗礼仪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也会造成社会人情交往的淡薄和淡化,长久也会出现社会弊病。故政府要起一个引导和主导的作用,既要顺应现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的趋势,也需要去倡导、传承传统文化习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