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厂商撞上“互联网+”生死线 需全新收入模式

20.03.2015  20:35

日前,康佳携手腾讯、银河(互联网电视牌照方)联合推出互联网智能电视“T60超级电视”,全面整合腾讯平台资源,将智能电视的入口价值全面放大。这无疑打响了2015年传统家电厂商深度融合互联网资源的第一枪。

两年时间过去,没有家电厂商再轻视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创维、海信、海尔、康佳、TCL等国内厂商去年开始都在积极推动互联网转型,试图用新的产品、模式和用户体验对家电行业进行颠覆和重塑。

此前,TCL提出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互联网转型战略;康佳提出易战略,发布“一体两翼”计划;创维宣布施行线下创维与线上酷开的“双品牌”战略,并将电商酷开等级提升至未来智能电视发展重点...

不过,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彩电市场的销量约4500万台,同比下滑5.6%,大部分彩电制造企业依然没有完成销量预期。“电商会拉低和削弱中国制造水平。”海信集团(微博)董事长周厚健日前在两会上甚至发出这样的呼声。去年前三季度,海信电器净利润同比下滑18.43%。

但是,电视厂商很可能还没遇到真正的生死线,当互联网增值服务模式在领先玩家中建立,屏幕的更新换代或将和芯片、操作系统的更新脱离,电视硬件将以最低成本价售出,而尚未完成转型的传统厂商将面临生存危机。

分析人士称,“互联网+”并非空话,最后评判传统厂商是否转型成功的标准,不是看产品智能化程度,而是看厂商的商业模式、收入模式是否发生根本改变。

家电向数码消费品演变

芯片CPU、操作系统、软件内容服务,当这一系列成为电视机标配后,意味着家电将变成事实上的数码消费品,只不过需要和牌照方进行深度绑定。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产品也正在向用户灌输这样的逻辑,电视是娱乐、消费智能终端,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电。

众所周知,电视屏幕占了电视机70%多成本,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较慢,最理想的状况是,分体电视成为主流,用户可以仅仅更换屏幕外剩余部分来保证电视拥有最好的智能水平,以增值收入反补在硬件销售上原有的利益诉求。

对于传统电视厂商来说,现在如果采用上述策略将会带来收入的极速下降。事实上,家电厂商也无法过于激进推进自身的互联网产品战略,虽然处在变革当中,但传统厂商都是“航空母舰”,要改变原有环节和财务模式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