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电话商品送到家 便利店让买东西更方便

30.06.2017  12:02

  菜烧一半,发现调料用完了怎么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找邻居或最近的便利店。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杂货店、小百货店、生活超市等便民店铺出现在住宅小区周边,市民若遇到类似“突发情况”,往往只需一个电话,店主便会将调料送到家里。这类开在家门口的便民商店,不仅出售商品,还提供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因此广受欢迎。“有了这些商店,我们不必每样东西都到农贸市场或大型超市购买,真方便!”不少市民的消费习惯因此悄然发生变化。

   店面不大,日用品齐全

  “现在住商品房,小区楼下就有多家装修简洁、物品齐全的小商店。”住在榕城区明珠帝苑小区的郑女士感到了真正的便利,现在买日常生活用品她再也不用专门开车到超市购买了。

  近日,记者在榕城区东湖路与梅兜路之间的住宅小区转了一圈,发现其中大大小小的超市、购物店便有七八家,其中还不乏品种齐全的生活超市。在东湖路附近有几个新建小区,其中有一个小区的临街商铺构成了一条商业街,商业街上便开了3家中小型超市。虽然这些中小型超市货物的品种数量不及大型超市那样多,但基本上居民日常所需的各种用品应有尽有,且价格与大超市差不多。

  在其中一家生活超市里,记者看到,两层楼的店面整齐摆放着货架,蔬菜瓜果、酱油、盐、糖、醋、饮料及纸巾、毛巾、扫帚、水桶等日常用品应有尽有,不过大部分已所剩不多。“来购物的业主很多,每天都要补充新鲜的货物。等会儿,就有人送新鲜的大米来。”一名店员告诉记者。

   打个电话,商品送到家

  记者走访发现,像这种小区楼下的小商店、小超市的生意都比较“稳当”,随着一些新建小区的入住率提高,各家小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为了买一瓶饮料而跑到超市一趟,小区周边有几家便利店,顺手就能买到,很方便。而且价格又不会比超市贵。”家住梅兜路一小区的80后业主林先生告诉记者,上次他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但恰巧没有饮料了,便在微信上让便利店的店员把饮料送上门,既实惠又方便。

  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住在榕城区新兴北路的住宅楼里,家在8楼既没有电梯,楼下也没有各种便利店。每次下班回家前,陈女士都得到北门市场买菜,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用品也必须时常检查是否用完,否则菜炒到一半往往得跑邻居家借调料。

  2008年,陈女士一家搬到榕城区东湖路一新建小区居住。“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区里开了一家‘小卖部’,里面各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只要一个电话,不到5分钟,油盐大米随时送上门。”陈女士告诉记者,自从那时开始,她家的日常用品基本都不用上市场购买,都让小卖部“承包”了。“可以说,家门口的小卖店,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

   比拼服务,用心者取胜

  “以前一些旧小区中都开了一些杂货店,但是杂货店一般开在路边,物品不仅堆放杂乱,许多物品上面还都沾满灰尘,让人买了很不放心。”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色彩斑斓、装修整洁的便利店、超市,而有些还是全国连锁的便利店,让市民购物更加舒心、放心。

  记者了解到,随着多个小区的入住率不断提高,小区中的便利店、小商店是越开越多,这样一来便产生了竞争。至于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采访商家和消费者后得出的结论是,商店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刚开始开店的时候,生意没眼下这么好。”榕城区梅兜路一小区临街小店店主黄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入住率对店里的生意有影响,但近几年来生意越做越好,与自己提供的便民服务不无关系。“有时候客户在乎的不是价钱,而是你能否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只要服务到家,一般生意都不会差。”在黄先生看来,小商店要生存,关键是把自己定位在“便利店”的角色,比拼服务,如延长销售时间,常给顾客一些小的优惠打折等,这样自然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编辑: 李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