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载体 穗港互通

18.08.2017  15:03

情系香江·穗港同心”画展今日开幕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本报参与主办

何百里《黄山印象

林鸣岗《香港尖沙咀远眺

大洋网讯 丹青绘盛世,瀚墨颂回归。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由广州市文联、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艺术香港杂志社联合主办,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广州购书中心、香港启泰药业集团协办的《情系香江·穗港同心——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画展》,于今日在广州市购书中心六楼尚文馆开幕。画展为期5天,将展出来自香港和广州50多名艺术家的100幅作品。

据了解,这次画展举办的目的是通过以绘画艺术交流为纽带,加强穗港两地文化交流,特别是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穗港两地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定信心,营造良好的氛围。

香江书画大家名作亮相

穗港两地艺术家积极响应,本次画展将展出香港画家作品70幅、广州画家作品30幅,其中包括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山高水长》。此外,还有萧晖荣、沈平、王秋童、林明琛、熊海、许昭奇、林鸣岗、韦劲敏、何百里等数十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广州本地的展品,则来自杨家聪、唐大禧、卢延光、周国城、梁业鸿、李仁康、李醒韬、梁照堂、陈永康等以及广州市美协主席团成员等名家。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著名书法家李鹏程专门为画展题词“丹青绘盛世,翰墨颂回归”。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山高水长》,被称“糅合马、夏及大痴为一炉,于刚健中带一种婉约之意。构图取高远之势,重山叠岭,又近于北宋范宽、郭熙的构图法。”而香港美协主席萧晖荣则带来花费数月时间为香港回归献礼所作的《东方明珠——日出东方》。此画整合了东西方所长,采用传统的两岸式构图,将维港两岸景色尽揽于画面中。他对此解释“西方染色、中方留白”,画中天际染有微红,令较远之新界景色看似笼罩了一层薄雾。

此外,沈平的当代水墨精品《暮色中的维多利亚港》、何百里的《黄山印象》、欧阳乃沾的《南沃朝阳》、黄孝逵的《清水居》、陈朝龙的《叮叮驶到坚尼地》、郭迪康的《万里丝路万里情》等名作均一一亮相。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种境界,尽显作者的深厚功力,充分反映东方之珠魅力依旧,浸润着对祖国、对香港的热爱。

期待穗港擦出艺术火花

十分激动。”香港著名油画家林鸣岗这样形容接到邀请的心情。50多年来,林鸣岗的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和文史馆广泛收藏,连法国前总理也珍藏了不少他的作品。林鸣岗被世界油画艺术界誉为深得西方油画真髓的“色彩大师”“印象派大师”。

从1990年开始,林鸣岗赴法国巴黎留学,潜心研究西方油画。经过24年的努力,林鸣岗成长为国际知名油画艺术家。“做艺术不能安居一隅,只有不断交流、碰撞,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林鸣岗高兴地说,“这次画展为内地和香港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文化交流机会,我期待擦出更多的艺术火花。

香港是宝地画都画不完

画展可成为加强两地艺术家交流,让画家们在磋商探讨中提高水准的契机。”中国徐悲鸿艺术委员会委员、香港青年协会《徐悲鸿艺术空间》美术教师许昭奇对此次画展充满期待,将有机会见到很多老朋友。1983年,许昭奇从汕头重踏上出生地香港,便被这座城市的美丽深深吸引。历史赋予了香港多元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先进交通工具、现代化建筑,到小山村、渔村棚屋、小木屋,在画家眼里,这些寻常人司空见惯的风貌皆可为创作题材。“题材多得不得了,怎么画都画不完!”1986年,许昭奇在香港落户定居,并陆续创作出一批表现香港的优秀作品。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李华实习生张群、宋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