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满堂大讲坛】中国政法大学宋连斌教授畅谈“法律专业学生应怎样学习法律?”

16.06.2015  19:09

  “法律专业学生应当重点培养的素质包括: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理性和逻辑思维,规则意识,职业化意识,民主和平等意识,良好的口才和写作能力,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外语水平等。”这是6月12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宋连斌教授受邀做客红满堂大讲坛时,寄语我校法学学子应重点培养的素质。

 

中国政法大学宋连斌教授畅谈“法律专业学生应怎样学习法律?

  法律专业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法律?风趣幽默的宋教授以古罗马查士丁尼的一句话“向有志学习法律的青年们致敬”作为开场白,结合自身经历详细叙说法律专业学生如何开启法律学习之旅。他认为,法律专业学生应当加强自我塑造。从大一开始,初步规划大学生活,规划未来职业设想,同时要逐步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和方法。针对大学生普遍的被动应试学习状态,宋教授提出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因为现今法律法规更新快,若长时间不学习新法律,便很容易沦为“法盲”。

  对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宋教授结合实例分享了几个实用的学习小窍门:从法理层面理解法条,而不是“背法条”;及时记录并整理平时的灵感和新发现;注重分析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学会运用司法判例等。最后,宋老师强调写作能力对法律人的重要性,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法律人一生的财富,每个法律人都应该学会写文章,学术论文则应当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

  互动环节不少同学纷纷向宋教授请教问题,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人文与法学学院党委书记刘红斌,院长杨乃良,副院长钟继军,以及法学系部分教师及学院辅导员与200余名法学学子共同聆听了讲座。(文/人文与法学学院 钟铮 图/田睿)

相关链接:

 宋连斌,湖北蕲春人,法学博士。2001年-2012年执教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曾长期从事仲裁实务,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仲裁法。担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等众多刊物编委,(台湾)东海大学法律学院访问教授(专任教师),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武汉建设工程争议评审中心评审专家。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