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畅通便捷的上网,哪有互联网+的奇迹

17.04.2015  12:05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4月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很多网友也表示,联通移动电信们,别再用又慢又贵的“假”带宽忽悠俺们了。 

对此,凤凰网武汉网友“新世纪到了,该发飙时绝对要发飚”斩钉截铁地说,我就不相信那几家电信商会接招,因为那几家坏东西的德性在那明摆着!这种情绪化的表达,虽不占主流,但因其呼应了这些年来人们对于几大垄断电信运营商的痛感,还是收到颇多的点赞。中青在线网友“刘雪松”则表示,“大幅提高网速”,是写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大事之一。如果不是误读的话,它应该也是国务院希望增强内需、拉动经济而向这个垄断行业下达的一个政策性指标。然而一年多来,网速慢、资费贵的问题依然突出,1G收费70元,将太多的订单止步于前,也将太多的民众需求拦在了网外,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在新业态下快速发展的瓶颈。难怪总理也要发飙了。 

一直以来,“忘了关4G,一觉醒来房子就归中国移动了”、“4G速度——让您一夜回到58年!”就是专为几大垄断电信运营商量身订作的段子。流量费太高太贵,速度太慢太卡,不仅无端加重公众的支付负担,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通过互联网实现高速发展的空间和可能。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中国GDP增速减至7%,创下6年来低点。在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今天,整个经济社会对于互联网速度与质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网速蜗行、资费奇高的现状,显然无法再与这一形势相适应、相匹配了。

钛媒体网友“蚂蚁虫”则指出,靠总理督促降网费不是长久之计,打破垄断才是根本性的解决之道。“蚂蚁虫”建议,不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韩国是全球宽带上网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单位带宽资费最便宜的国家,每月每M只需要0.45美元。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政府把宽带上网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为宽带基建投入巨资,并对宽带服务商进行补贴;2、政府出台“分享规则”要求行业间共享宽带资源,打破大型服务商独家垄断地位,促进宽带运营之间的有序竞争。政府对宽带基建的巨额投入是基础,而竞争则是优质宽带服务的根本保障。

的确,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无论是手机上网还是宽带上网,几大电信运营商都形成了绝对的寡头垄断格局。只有引入新的经营者,实质性地打破几大寡头的垄断,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调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题。而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各运营商为了讨好消费者,也必将加强管理,争相向用户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服务产品,根本无需再由总理来操心敦促了。到那时候,运营商便自觉自愿地把上网费用降下来、把服务质量提高上去,以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出局。

这也是微信@胡石根的观点: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规模,规模优势本应使得中国拥有更大的成本优势才对。如果未来,中国有可能像韩国日本、欧盟美国等那样,拥有高速便捷又低廉的宽带服务,那么,中国必将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新业务,从而享受新技术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伟大奇迹。的确,这不也正是红火时髦的“互联网+”包含的内容和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