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跨界专家纵论“双全”乳腺癌管理新模式
得益于围绕疾病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目前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或乳腺癌患者本身由于年龄、激素水平等变化所导致的种种问题逐渐凸现。在此背景下,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治和健康管理模式成为提升乳腺癌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关键。近日,20余位来自广州的乳腺癌与心血管、骨科等跨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模式,以及乳腺癌作为慢病管理重要一环的“分级诊疗”在广州当地的具体落地,为提升华南地区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迈出坚实步伐。
乳腺癌全程管理需分级诊疗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内科乳腺病区主任王树森教授表示,“在乳腺癌的各种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和患者年龄增长等原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之增加,加之乳腺癌患者本身由于年龄、激素水平等自身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骨质疏松,骨折问题也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王树森教授还指出,“这一理念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应将关注人群从乳腺癌患者进一步扩大到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跨领域覆盖从乳腺癌的预防、精准诊断,到治疗及其预后的整体干预指导。”
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二科主任王坤教授认为,现阶段落实“全程、全方位”乳腺癌健康管理模式,需从就医制度和流程上尽快建立患者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并明确乳腺癌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间转诊的标准。应建立以大病治疗到三级、专科医院,检查复查到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模式;建议华南地区医疗系统分步骤打通患者的医疗信息的分享渠道,强化乳腺癌患者终身管理的可实施性,合力实现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
多学科应提前介入风控
心血管事件甚至已成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远期首位致死原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介绍:“在以往的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科都是在乳腺癌病人发生了心血管并发症后再介入处理,医生和患者都比较被动。‘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理念有助于提前介入高危人群的管理——在急病期及时监测和跨学科干预相关不良反应,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慢病期的内分泌治疗,建议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依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方面的建议。”
“绝经后接受AI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及骨关节疼痛等骨安全问题,建议通过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等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情况予以管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丁悦教授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出,“不同于国外女性多在绝经后发生乳腺癌,中国很多女性乳腺癌发病较早,在治疗中由于药物作用而出现绝经,进而影响到骨健康。此外,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很多治疗方案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而使骨丢失。应提前介入乳腺癌患者的骨安全管理,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至少每年要检测一次骨密度。”
与会的广州地区跨领域专家达成共识,以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为目标,结合广州及华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模式以及分级诊疗体系,整合各级医疗体系的优势资源,为乳腺癌患者改善预后并提前防治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骨安全、心血管事件等,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同今年3月底在北京宣布成立的“乳腺癌肿瘤健康管理联盟“所倡仪的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管理”跨学科管理模式形成呼应之势,共同布局中国肿瘤与乳腺癌领域的健康未来。
编辑: 许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