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界址:1.5万老区群众告别“饮水难”

05.08.2014  21:35
8月4日,南雄市界址镇镇村贯通安全饮用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看着清澈的泉水顺着自来水管流进桶里,家住界址村的董大叔脸上笑开了花。

  南方日报讯“以后终于可以喝上干净的水了。”8月4日,南雄市界址镇镇村贯通安全饮用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看着清澈的泉水顺着自来水管流进桶里,家住界址村的董大叔脸上笑开了花。

  据了解,界址镇是革命老区,地处粤赣交界、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历史上“十年九旱”,属资源性缺水地区。该镇总人口1.5万,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通过一座小Ⅱ型水库进行人为补给,用水常年十分紧张,群众生活供水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界址镇多次请有关专家、人大代表及相关村干部深入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了解饮用水现状、听取群众对水源点和饮水工程建设征地等问题的意见,争取和引进资金130多万元,新建了大坊自来水厂泵房和一个200多立方的过滤蓄水池,引用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水库的优质水源供应当地群众,同时,铺设了牛头坑至界址圩、牛头坑至大坊共6.2公里的自来水管网,完善了原界址自来水管网建设,打通了村民饮水问题“最后一公里”。

  工程历时8个月终于完工。笔者在新建的大坊自来水厂泵房看到,随着轰隆隆的抽水声,孔江水库的水通过一百米长的水管,抽到了山顶的过滤蓄水池上。“虽然以前政府投资在圩镇建有自来水厂,但由于水资源有限,往往供不应求。遇到干旱季节,群众连喝水都成问题。”界址镇党委书记陈华林告诉笔者:“现在镇村贯通安全饮用水工程完工,全镇1.5万群众喝的是名符其实的山泉水。”下一步,该镇将对大坊自来水厂和界址自来水厂的过滤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水质,彻底解决困扰界址群众几十年的民生问题。

  “现在自来水通了,我们就可以把担水的时间用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把今年的生产搞好。”界址村民赵细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通过管道流进了的家中。“水通了,我特意买了热水器,干完农活就能冲个舒服的热水澡了。”时近傍晚,从地里做工归来的大坊村村民刘洪明,一头扎进浴室,没几分钟就湿漉漉地走了出来。他说,过去洗澡,夏天跳进坑,冬天烧水冲。如今大不同了,自来水通了,只要水龙头一拧,热水就哗哗流了下来,舒服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