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诉非洲生活悲惨:没热水洗澡 床垫长满跳蚤

26.04.2016  10:21

原标题: 留学生诉非洲生活悲惨:没热水洗澡 床垫长满跳蚤

简单介绍,本人大四,前阵子被送往埃及开罗大学进行阿拉伯语交换学习。可以说我和中国绝大部分人不同的是我有着一段在异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生活的经历,这个也给我一个将两个国家进行对比的机会。 我出生在江苏南通市海门县,一个江苏的中等县城,现在是上海市户口,二岁就在上海长大,但是我一直回海门,还是比较了解那边的生活。 最近,我发现了中国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和两三年前相比,对政府不满,对国家不满的人在网络上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我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微博的兴起给所有人一个表达自己想法和遭遇的机会。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社会矛盾也比别的国家高了几何倍数。 本人绝非五毛,相反,出国之前我对国家也是十分不满。不满不至于,忧心忡忡倒是真的。2008年危机之后更是让我对中国的将来很没有信心。废话不多说了,给大家谈谈我在埃及的见闻吧。 埃及是阿拉伯第一人口大国,人口9千万左右,其首都开罗人口达到2000多万,为阿拉伯文化经济之都,同时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我所在的开罗大学也是阿拉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学。排名全世界前一百。 1 基本生活用品。说起基本生活用品不外乎日用品和食物饮料两种。我住在埃及的吉萨区,据当地人说算是中产阶级居住的地方。 开罗的物价除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如大饼,水果比上海便宜之外。大饼几乎不要钱,但是极其难吃,属于当地的最低保障,香蕉2.5~3元一斤,橙子2元一斤。 别的所有物品和上海相同,特别是肉类,羊肉50元一斤,虾40元一斤。如一个最便宜电水壶70埃镑即80人民币,一个巨无霸套餐24人民币。 事实上,当地所有东西都是中国产的,所以上至手机下至镜子,价格都和国产持平。而种类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的,远远没有中国的种类丰富,当地人食谱永远都是大饼,豆子,橙子。 而我的几个朋友的手机都是广东东莞产的国产山寨,当中国人都在追求国外名牌时,他们还在追中国的产品。当地的年轻人有一部能放音乐的手机真的是不得了了,何谈iphone。 开罗唯一能够比上海或者好很多的是他们的油价,果汁和出租车。9毛一升柴油(当地车子都是用柴油,但是柴油的尾气真是。。。。)一杯甘蔗汁1元钱。 2 收入。我作为一个学习阿拉伯语的学生,找当地人聊天算是每天的必修功课了,其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开罗大学里面的学生。 我时常问问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开罗大学的毕业生根据其专业不同,工资差别很大。文学院毕业的学生收入差不多200~500埃镑(1埃镑=1.1人民币),而商学院毕业的学生800元左右。 大家注意,埃及的大学没有所谓的谈恋爱,只有叫订婚,就是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结婚后女方就不工作了,就负责生小孩,带孩子,做家务。这就意味着,这几百块钱的工作要养活一家子。 我们大学生毕业1,2千块已经比人家境遇要好得多。而且开罗大学在埃及的地位就相当于北京大学甚至更高,因为埃及的高等学府比较少。别的学校的毕业生我相信收入会更低。 而埃及的三十至五十岁的人收入呢?埃及的出租车司机算是当地的较高收入家庭,一个出租车司机在收成好的时候(也就是旅游旺季)能赚两千多元一个月。 而埃及的普通公务员都是女性,月收入400埃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埃及的生活水平了。物价和上海差不太多,而收入呢? 我自信我的家庭算是上海的中产阶级,有一套房,一部车,我认为埃及和中国的差距十分巨大。哪怕我住在海门的小舅舅,在我小舅妈下岗,我小舅舅是个普通的职员的情况下,生活虽然拮据,但是,房,车也有。虽不好,还是能应付,平常生活有鱼有肉,虽不大,但也开心。 3 贫富差距。我所住的吉萨区,之所以称作中产阶级聚居区是因为这是当地人的说法,在我眼中真是实实在在的贫民窟。 路上遍地垃圾,恶臭无比,特别是还有人随地大小便。没有正规商店,规章制度都是浮云。真的是很难描述,大家去过才会有感觉,反正我住的实在是思念祖国啊。 而我在绕着开罗城转的时候才到了真的贫民窟,太可怕了。没有路灯,晚上七点多家家没有灯火,人人面黑肌瘦,特别是小孩,像蚂蚁那么多,也想蚂蚁那么瘦小。 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反正我光是路过就感觉心情压抑,世界黑暗,更何况住进去。特别是里面的人的眼神,毫无生气那种。 我还去过开罗的富人区哈姆迪,里面有个大商场规模可以将上海的新世界和市百一店加在一起。里面的人衣着考究,苹果专卖店里面人头攒动。 这还是埃及的大城市,埃及的农村我去过一次,真的是泥土造的屋子,里面什么都没有,而我老家的农村几乎都是两层小楼。 也许大家会说江苏比较富裕如何如何,但是哪怕贵州的农村也不会一穷二白到这种程度。大家真的应该放眼世界。 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的贫富差距,说基尼指数如何如何高。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原本的赤贫阶级的生活已经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了。基尼指数高只能说明中国的富人阶级的生活水平提高得更多而已。 而埃及在穆巴拉克当政的30年内国家完全没有发展,赤贫人口还是那么多,富人还是那么多而已。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九十年代,家里有一台19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包1元的小浣熊都不舍得吃,平常吃点7,8块一斤的小虾算是开荤了。 埃及现在还在用19寸电视机。过年也不过如此,买一包喔喔奶糖什么的。现在的生活我也不赘述了,我觉得大家对比的对象比错了,和欧美比永远是比不过的,越比肯定是越心里不平衡。 4 房价。埃及尼罗河边的一百平米的房子大约为50至100万人民币左右,吉萨区环境较好的一百多平方米的公寓为800至1000美元,注意是美元,因为是面向外国人的。 5 基础设施。埃及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没有红绿灯,交通全靠警察指挥,有些没有警察的路口真是纠结啊。 埃及的房屋完全没有规划,房子不封顶,因为当地人属于有钱有时间就盖房子,没时间就放在那边。 开罗的地铁就2条线,60年代日本人造的,用到现在没有维修过。交通完全不方便。

开罗的路造的坑坑洼洼而且极其复杂,当地人还喜欢乱穿马路。

开罗没有公交线路,出行就靠小黑车,5毛钱一次。

开罗的机场规模和三亚的机场差不多。

开罗的银行到现在还是用账本记账的,效率奇低。

至于网络,网吧,迪厅都是奢望。什么淘宝啊还快递?做梦吧。很多很多差距,都是体现在细节上面的。 这些都是要大家到了那边才能感觉到差距。刚过去旅游感觉的是异国情调,但是住在那边呢?什么都不方便。超市都没有,得坐2小时的车子转到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大商场买。 6 生活娱乐设施。我住在开罗大学的男生城的国际生公寓里面。两个男生住4平米的宿舍。整个宿舍只有一个电源插头。一张上下床,两个生锈的小桌子。两张长满跳蚤的床垫。没有电风扇。网线接口?浮云。

我参观过埃及同学的宿舍。真是除了我上述的那些东西,就没剩什么了。

我给我寝室买的电视机,蚊帐,电风扇,热水壶,被单,枕头,洗衣粉,拖线板及其他种种在我回国前全卖给当地人了。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不是不需要,是买不起。 中国人是男生城唯一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因为欧美人,日韩人都住在外面,实在受不了那边的环境了。若不是我们在埃及时间不长,我们也肯定住在外面。因为生活洗漱都不方便。 我们同行的女生第一周都没热水洗澡,到了大使馆张嘴就哭。诸位住在中国的大学生们,庆幸吧。你们还有网上,有澡洗,能接触如此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我去过埃及的网吧,除了MSN和CS就没有别的软件可玩了,当地学生就用用facebook。 回国前无数埃及人来到我们宿舍希望买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我的苹果耳机和诺基亚手机。虽然开价只有原价的五分之一,但是你能看到他们眼神中的渴望。 住在我们周围的别的来自南非洲和中亚的留学生的生活还要惨,每月就150元的生活费,大家可想而知。 男生城外,阿拉伯人以他们的健谈闻名,我觉得他们的健谈是由于实在无事可做造成的。没有任何娱乐设施,也没有任何追求,连电视机都买不起,网都上不了,只能跑到路边的水烟馆里花个一元钱看看足球比赛。中国人应该更丰富点吧。 走在有非洲人经过的路上,总是伴随着一阵浓厚的香水味道飘过,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这种体验。这时,很多国人内心可能会想:他们肯定是因为没洗澡才喷那么浓的香水!但是!在非洲人的眼里,中国人太臭根本就没有他们爱洗澡,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来看看被黑人说臭烘烘的中国网民有什么要说的。 网友:至于体臭,要看全体平均水平,关于这点,无容置疑,老黑明显比黄种人的中国人体臭的多,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摆明的事情。这个老黑拿出某几个中国人体臭来说事,显然是偷换概念。 网友:呵呵,我被公司派往南京就跟俩老外住在一起,大热天老外就早上起来洗个澡,晚上睡觉不洗澡,刚开始很奇怪,大热天的臭烘烘地睡觉不难受么? 于是就问他们,他们承认这是体质原因,因为体味产生都是在晚上睡觉时候,早上洗个澡精神,可以以比较干净清香的状态去面对同事朋友,晚上反正就自己睡觉,臭烘烘也无所谓。 而中国人则比较喜欢晚上洗澡,洗得干干净净被窝里一躺,舒服,反正一覚睡醒也不出啥汗,身上也不会有啥味道,早上起来刷个牙洗个脸就出门了。这就是中西人士早晚洗澡差异的原因,还是因体质而已。 网友:这里的中国人素质太低,黑人朋友没有说错,很多中国人身上汗臭,脚臭,烟臭。 网友:笑死人了,老外的香水味道浓,主要就是为了掩盖身上的体味,就是体臭。难道身上喷了香水的男人就是素质高、有品位?估计是有臭味吧。

网友:没什么关系,黑人就算爱洗澡,再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网友:人种上来说,黄种人体臭最少。黑种人体臭和白种人差不多严重,必须经常洗澡除臭。 接着来看看不爱洗澡的非洲人西方人为何总说中国人不爱洗澡。很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中国在卫生方面自古就落后于西方,动不动就拿西方的例子来侮辱中国。这种印象一是来自西方的影视作品——干净的城市,整洁的男女,二是来自中国的令人遗憾的现实——污浊的城市,邋遢的男女。 西方古代,洗澡是比较稀罕的事情。古希腊的沐浴,不是为了清洁身体而是为了锻炼身体。只有在罗马帝国的时候,公共浴室比较发达,但是却成为淫乱的场所。 据考证,古罗马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罗马男人的性无能和女人的不孕症,罪魁祸首是过度的热水浸浴和纵酒。而浴场中的淫逸放纵之风也令道德沦丧、世风靡靡。 而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的西方,一直过的是基本不洗澡和随地大小便的生活。中世纪的西方,普通人基本上终生不洗澡,号称是“千年不洗的欧洲”。只有修道院里为了忏悔才用冷水浴表示惩罚,另外就是为了治病才去洗澡。 在面对肆虐的瘟疫面前,医生认定水的压力,尤其是热气让皮肤毛孔张开,因此病气得以侵入人体。于是每到鼠疫流行之际,医生就开始抨击:“我请求你们不要去那些蒸汽浴室和澡堂,你们会送命的!” 直到19世纪初,洗澡的人还被看作“病人”。早期教会曾有过指令:“对于那些好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基本上不允许他们沐浴。” 4世纪时一位赴耶路撒冷朝圣的女基督徒,向人炫耀她已经18年没有洗过脸了,因此她觉得自己最“纯洁”。 西方在粪坑里生活了千百年,受尽了肮脏之苦,病死了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后,乃觉悟到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借助工业革命和侵略扩张抢去的黄金白银,开始普及现代卫生系统。 1899年,波斯特尔发明了直落式坐便器。大量盥洗架的制造,使欧美人民习惯了每天洗脸——这项移风易俗之举,已经被有识之士呼吁了数百年。 1916年后,由于陶瓷工业的突破,现代式样的浴盆开始大量生产,欧美人有了闲钱,有了闲功夫,有了闲欲望,终于感觉到洗澡之乐,于是后来居上,变成了“干净人”。 美国直到1958年,84%的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了,但拥有浴盆的人口不到100万。也是在1958年,西德的调查人员走访了一个小镇的200户家庭,看见了125台电视机,但是只有3个浴盆。 一位统计学家指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直到今天,伦敦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基本不洗澡。至于饭前洗手的规定他们遵守得比较好,完全是因为在刀叉出现之前,欧洲人是直接用手抓取饭菜的。 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在东方人来看,确实是“蛮夷戎狄”之辈,不过这可能也有助于人家身强体壮,抵抗力强。吃饭生冷不忌,浑身长满黄毛,生完孩子就干活,飘洋过海不晕船,有个头疼脑热的,冲个热水澡就立马痊愈了。 中世纪的非洲人西方人几乎终生不洗澡,中世纪的欧洲号称千年不洗的欧洲。这看似不可思议,细想一下,倒也没什么,首先,主流欧洲人大多生活在西北欧,这一地区即使是夏天,也鲜有超过30度的时候,再加上欧洲人的汗腺不发达,若非重体力劳动,恐怕一年到头都不会流多少汗。 其次,相较于我们的油性皮肤,非洲人西方人的皮肤更加干燥,不容易形成污垢。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得出来,即是人家一辈子不洗澡,只靠香水什么的也可以勉强维持。 如果非洲人西方人的皮肤和汗腺跟我们一样的话,经历了千年不洗的中世纪,他们现在应该会进化出一层鼻膜,用以过滤难闻的体味。 追溯过去的非洲、西方,那时的西方是个蛮荒之地,有很多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不人道的东西。如当年没有公共卫生概念,家家户户粪便直接往窗外倒,满街都是黄白物,于是一轮轮的流行传染病死了很多人。后来西方人正视这问题,建成规模宏大的地下道,彻底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结论很简单,非洲人为什么老用“”来攻击中国人,因为那是他们的历史,他们能想到的就这些。 我们在非洲津巴布韦来到了距离首都一百六十公里的一个农村,这里地处偏僻,这里距离最近的公路都有十来公里,在津巴布韦算是真正的乡下了。这里的当地人的民居可以说是体现了现在非洲穷困人民的生活现状,住房简陋得凄凉。这是一座被遗弃的小屋,孤零零地伫立在路边。 这家的女主人刚刚从外面把玉米粉碎成了玉米粉回来,玉米粉是津巴布韦当地人的主食,他们称为“沙沙”(音译)。 这是他们家的厨房,津巴布韦当地的民居都是以当地的茅草做顶的,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十分的舒适。

主人的两个小丫头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外来客。

这就是厨房的内景了,厨房的茅草顶和墙壁并不是密封的,中间有几十公分的间隙,这样的好处就是厨房里的烟雾可以随时排出屋外,起到了抽油烟机的作用,因为他们目前还是以柴草为主要做饭燃料,所以这样的一个设计可以使得他们免受烟雾之苦,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祖先的智慧。 中间的这个铁架子就是灶台了,铁架子上面几个不同直径的圆圈可以放上几个大小不同的锅用来做饭。 厨房里是的柴火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熄灭的,需要做饭或是烧水的时候,只要再加点柴火就可以了。 主人们在厨房里就是席地而坐,厨房的地面由于长年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的光滑和干净,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很少能看到有黄皮肤的中国人,所以他们对我一直很关注。我问他们这里可以拍照吗?男主人英语讲的还不错,告诉我尽管随便拍,很是热情。 做饭的锅都挂在墙壁上,他们做饭都是用一种长柄的铁锅,锅的外面都有类似于搪瓷的处理过,这样的一个锅售价依大小尺寸的不同大约在十几美元到二三十美元不等。

到目前为止,在津巴布韦农村当地人还是以木柴为主要燃料。

地上的这两个茶壶就是他们用来烧水用的,还有一个圆形的锅用来做菜,做主食玉米粉则是用墙上的那种带柄的锅。我让主人给我烧了一壶开水,喝的时候才发现水里都有烟熏的味道,就好像腊肉那样的烟熏的味道一样。 这就是这家主人厨房的全部家当了,厨房的墙上周围还画上了一圈的画,还有点像幼儿园里小朋友的杰作呢。在津巴布韦农村,当地人做饭很简单的,除了油盐之外很少再有别的调料了,所以他们的厨房看起来也比较简单。

这就是这家主人的卧室了,一共两个房间。

这个小小的碉堡型的玩意就是鸡圈了。

鸡圈门口的这些树棍就是用来挡鸡圈门口的了,相当于简易的门吧,晚上当鸡全部进窝的时候,把这些树棍往鸡圈门口一放就行了,鸡圈门口两根竖着的棍子牢牢地别住了横放的树棍,这样鸡圈里面的鸡就出不来,外面的野兽也进不去了。

这个棚子上面用来晾晒玉米等农作物,下面四周用来栓牲口。

这个简易的棚子上面晾晒粮食,下面栓牲口。

这两个小棚子是做什么用的?大家能猜到吗?

原来这是主人家养鸽子的笼子,原来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不会吃鸽子的,问过主人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也会食用鸽子。 在主人卧室的后面这个小房子是养牛的,晚上两只牛就关在这个小屋子里面,白天就拴在小房子背后远处的那个棚子处,有时候也是散放的,现在这两头牛就在远处悠闲地散步呢。 这个小房子是粮食储藏室,小房子的下面是架空了的,一圈大石头就是小房子的基石,用几根大木头架在石头上面,这个小房子就在建筑在木头上的,房子的下面通风而不接触地面,目的是在雨季的时候防止储藏的粮食受潮。 这个用小树枝编成的小笼子是用来装鸡的,如果想抓几只鸡出去卖,就把鸡捉住放在这个小笼子里面带出去。 这就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可能是很少拍照吧,他坐得端端正正,其实男主人也才四十多岁,不过可能是生活的缘由吧,显得比较苍老。

这是主人家的小女儿,他家还有一个大儿子,已经二十左右了,目前不在家中。

和女主人还有她的两个女儿一起合影,这位小盆友好像不怎么开心哦,和我拍照怎么会是这样的眼神呢?这两个小盆友目前还没有上学,还不会说英语,她们只会说他们的“消纳语”所以我和他们没有办法交流。 回来之后我才想起来怎么没有看到厕所呢?后来问问公司里面的黑人员工才知道,他们农村的厕所一般都在远离房子的地方,一般至少在几十米之外,有一个简易的小棚子,那就是他们的厕所。在非洲的农村,这样的家庭的生活是比较清苦的。

  留学非洲的中国学生出国前对国内的生活很是不满,一到非洲开始留学生活之后,不禁感概国内生活百般好。在非洲,虽然水果超级便宜,大饼也不要钱,但是各种肉类却比上海还要贵。宿舍生活也很悲惨,不仅经常没热水洗澡,还要忍受床垫(床垫装修效果图)长满跳蚤的痛苦。

/

49

  走在有非洲人经过的路上,总是伴随着一阵浓厚的香水味道飘过,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这种体验。这时,很多国人内心可能会想:他们肯定是因为没洗澡才喷那么浓的香水!但是!在非洲人的眼里,中国人太臭根本就没有他们爱洗澡,这是为什么呢?

   推荐阅读:非洲人吐槽中国人太臭 没非洲人爱洗澡

/32

  很多非洲百姓住房简陋得凄凉,那么现在非洲穷困人民的生活现状到底是如何的呢?

   推荐阅读:非洲乡下人的原始住房 红砖筑墙茅草做顶

/29公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