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钟村街精准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12.08.2019  13:21

分类达人徐梅芳刷卡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信息时报记者王建毅 摄

大洋网讯 餐厨垃圾是指在食品加工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废弃食品等易腐垃圾及家庭盆栽的残枝落叶,历来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番禺区钟村街通过在试点小区引进智能垃圾精准分类设备,破解“分类”难题;同时推动建成两个餐厨垃圾处理站,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饭渣菜叶变成用途多样的有机营养土。

餐厨垃圾变身有机营养土

据钟村街分类办负责人麦浩培介绍,在原有文化广场10吨餐厨垃圾处理站的基础上,钟村街于2018年11月、2019年5月合共投入600多万元,在高沙工业区内打造建成一座占地730平方米,由4台日处理量达7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配有废气处理系统和除臭系统等其他配套设施的餐厨垃圾处理站,由6名工作人员进行运营,其中站长1名、分拣员3名、餐厨垃圾收运工2名。

来到番禺区高沙工业区,记者看到八个桶身上印有菜梗菜叶、动物内脏、残枝落叶等字眼的墨绿色餐厨垃圾桶一字排开放置在园区内。餐厨垃圾处理站负责人张金贤走上前,与几位环卫队员一起,把一桶桶餐厨垃圾推到提桶机上,然后在分拣输送平台对餐厨垃圾进行二次分拣。随后,这些来自各收集点的餐厨垃圾,将会通过输送带运送至粉碎压榨设备,通过设备粉碎、压榨、脱水后再输送到主机发酵箱,经过24小时的高温好氧菌降解后,转变成有机营养土。

餐厨垃圾处理中无噪音无异味

在生物降解箱前,张金贤打开柜门,捧出一把还冒着热气的褐色“土壤”,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微生物高温降解等一系列流程,这些原本棘手的餐厨垃圾,其中20%会转化成有机营养土原料,现在他们几位同事每天都能处理8吨餐厨垃圾,将其转化成1.6吨的营养土。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垃圾处理的压力,这些营养土还会被装成小包装,在街道开展分类宣传活动时免费派发给居民,居民可以利用营养土进行栽树种菜,生长出的果菜又会重新回到餐桌上,让居民切身感觉到垃圾分类带来惠及自身的好处。

针对餐厨垃圾数量多、处理过程中异味大的问题,钟村街推出了诸多举措。记者观察到,新增的餐厨垃圾处理站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开阔宽敞,方便垃圾运输车辆快速清运;坐落于工业区深处,远离居民住宅;处理站配有废气处理设备,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通过水涤塔进行过滤后再排出;废水则通过油水分隔设备并进行三级过滤后,再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

分类达人:大家都自觉,分类才能落到实处

家住锦绣趣园北区的居民徐梅芳今年46岁,是街坊心目中的“垃圾分类达人”。昨日下午,记者走进她家中,发现客厅和厨房分别放置了两个套着不同颜色袋子的垃圾桶,而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也随处可见——徐梅芳表示,这就是她多年来垃圾分类的心得。

其实垃圾分类没有想象中难,我会在家里放几个不同的垃圾桶,绿色袋子的是装餐厨垃圾,灰色袋子则是装其他垃圾,遇到有不懂的,就看看居委发的垃圾分类宣传单。一开始有些不习惯,多分几次自然心里有数。”作为“一家之煮”的徐梅芳,平时还喜爱为家人煲汤,她感觉家庭中餐厨垃圾中最多的就是骨头和汤渣,她都会细心分装后,拿到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箱进行投放。

不怕麻烦,时时留心学习,在徐梅芳及其先生多年来的影响下,一双儿女也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记者随口提问了几个小问题,一家人都能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徐梅芳表示,她跟家人能够真切感受到,随着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不断深入,居民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从一开始觉得麻烦不理解,到现在许多街坊都养成了主动刷卡投放垃圾的习惯,变化明显。有时候遇到不懂分类的,我也会提醒。只有大家都自觉了,垃圾分类才能落到实处。

扔对垃圾”可换积分兑换奖品

作为钟村街首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钟村街锦绣趣园在2017年,由街道投入300多万元引进了垃圾智能精准分类系统,采用“互联网+”模式,把垃圾分类与互联网创新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地降低管理难度和提高分类效率。

骏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海辉介绍,一开始部分居民对小区里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箱持反对意见。他们有的对垃圾桶的摆放位置有意见,觉得其占地较大影响车辆出入;有些年纪较大的长者则嫌弃垃圾分类麻烦,操作不方便;还有些街坊则担心大量的餐厨垃圾的堆放,有异味扰民或者滋生蚊虫……

如今,小区内共设有22个分类小点和1个分类大点,大点包含餐厨垃圾箱、其他垃圾箱、积分发袋兑换机、四分类可回收箱、有害垃圾投放箱;小点含餐厨垃圾箱与其他垃圾箱。每位居民都有一张专属的分类ID卡,凭卡每月在积分兑换机上免费换取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袋各30个,袋子上附带与居民信息绑定的二维码,在垃圾箱前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箱口,进行垃圾投放。居民通过正确分类投放获得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食用油、纸巾等生活用品。

文/信息时报微社区记者王建毅 通讯员李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