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焦躁、低落……难道传说中的“五月病”来了?

19.05.2014  13:53

原标题: 疲惫、焦躁、低落……难道传说中的“五月病”来了?

  台海网(微博)5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进入5月,越来越燥热的天气,让不少人开始“坐立难安”,纷纷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出各种坏情绪,并称得了传说中的“五月病”。

  医生介绍,虽近期医院情绪病人大增,但从医学角度,并不存在“五月病”一说。医师和心理专家则为此开方,助大家摆脱坏情绪。

  焦躁无力 小伙伴自嘲得了“五月病

  “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太崩溃了有木有!”在一家营销公司上班的陈女士,最近总是觉得心情差,抵触工作,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陈女士无奈只好通过微信向好友求助。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罗先生则调侃:“最近特烦,特暴躁,特想打人!”不少人纷纷点赞,并“泪流满面”地描述自己的相似症状。

  导报记者注意到,自五一小长假归来后,这样的坏情绪就开始悄悄蔓延,并被小伙伴们称为“五月病”。小伙伴们还分享“五月病”自测题:“不睡、邋遢、无食欲、易怒、不想说话、不关心、工作效率低……”10道小问题,半数以上符合就算患病,不少人大喊“中枪”。

  医师释疑 只是季节交替时的正常反应

  仙岳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刘发荣告诉导报记者,近来到医院看情绪病的人的确明显增多,尤以在校生和刚毕业的学子居多。

  难道大家真的得了“五月病”吗?“其实,这是季节交替时的正常反应,并非什么‘五月病’。而且‘五月病’也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并无正式的医学说法。”集美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副主任林赞歌表示,人的心理受天气影响大,每年初夏或季节交替之际,都是坏情绪最易滋生时节。最近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内新陈代谢加快,很容易出现乏力、烦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治疗妙招 这些方法助你摆脱烦恼

  对于不是疾病的“五月病”,林赞歌提醒,情绪低落时,市民不妨进行一番自测,若能短时自我调节,就无妨,若长时仍如此,就必须找心理医师,防止变为精神病、抑郁症等。

  同时,一些医生还建议,多喝薄荷水,疏散风热,多吃瓜豆类。另外,23时至次日1时和11时至13时的“子午觉”要休息好,以百合、莲子或鸭肉、丝瓜或冬瓜、山药等煲汤也可助眠。根据网友总结,流汗、喝酒、品尝甜点、散步、K歌等也是不错的方法。

  本文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