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传染病防控关键就在早
传染病防控有多难?公共卫生有多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金羊网专访
金羊网特派北京记者 丰西西报道
持续的流感疫情,让“传染病防控”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金羊网记者专访,他表示,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在一个“早”字,“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总是能把传染病控制好。”
1 因SARS回国,专注病毒科研
2004年,高福结束了13年海外学习和教职生涯回到北京。“我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SARS。”高福坦言,SARS疫情暴发之初,他便开始与中科院相关机构商讨对策,“虽然疫情严重时我不在国内,但当时我一直与国内专家们研讨应对措施,也是一名参与者。”
“传染病防控中,科研是重要基础。”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回国以后,他领衔的科研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包括H5N1、H7N9、新型蝙蝠流感在内的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囊膜蛋白与受体的结合、病毒释放及病毒耐药机制,取得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论文发表的“大满贯”。
“这些年我国科研能力增强,H5N1禽流感产生时,都是欧美国家领先研究,但到了H7N9流行时,我国很快自主研发出了诊断试剂,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控制住了疫情,相关科学研究领先世界,把H7N9病毒研究了个‘底朝天’。”高福说。
2 病毒无国界,应将防控关卡前移
SARS后,我国公共卫生发展迅速。2009年,我国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人群逐步增多,服务项目不断扩展,迄今共包含11类内容。国家规定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也由最初的每人每年15元增至2015年的每人每年40元。与此同时,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
我国传染病联防联控还“走出国门”。2014年3月,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西非蔓延,仅仅数月,近3万人感染,1万多人死亡。同年9月16日,中国政府派出59名(后增至62人)工作人员组成首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出征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检测工作。
高福是这支检测队的队长,据他回忆,首批移动实验室检测队累计检测血液样本1635份,占到塞拉利昂全国检测量的1/4。援助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援外行动。“病毒无国界,如果不控制疫源地,它会向全世界蔓延,我们必须将防控关卡前移。”高福说。
“这些年来,我国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迅速提升。”高福表示,目前我国已经组建了传染病、中毒、核辐射等应急队伍,保障国家卫生应急事件时的安全。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在韩国发生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当时韩国有一位患者到了中国,“传染病防控中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找,很迅速地找。果然,我们很快在惠州找到他了,当地卫生计生部门迅速对其实施隔离治疗。”高福表示,能够迅速找到患者并隔离救治,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国卫生应急核心能力提升了。
3 疾控人才流失,呼吁提升待遇
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许多挑战。“目前最直接面临的就是疾控系统人才流失的问题。”高福表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最关键的还是人才。
现实并不容乐观,国内各级疾控(国家、省、市(区)、县)部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公共卫生人才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而待遇却并不高,所以这些年,高福一直在呼吁要提升公共卫生人才的待遇问题。“一方面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更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待遇,稳住现有人才,培养新的人才。”高福说。
4 对流感病毒认知有限,四联疫苗或年内上市
“尽管我们已经在一些传染病防控上实现了‘零感染’、‘打胜仗’,尽管‘中国方案’在国际传染病防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并非一劳永逸。”高福说,比如大家关心的流感,“我女儿也问过我,你们能把流感病毒消灭吗?我回答,有可能,但现在还没实现。”
“流感病毒比较特殊,它特别容易变异。”高福说,人类已知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共有4个亚型,包括2个甲型(亦称为A型),分别为H1N1(甲1)和H3N3(甲3),和1个乙型(也被称为B型),乙型有两个系,即维多利亚(Victoria)和山形(Yamagata)。“这4种亚型病毒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每年都会流行,但它会不断适应人体从而发生变异,一旦发生变异,原本的免疫力就不管用了,“所以每年都在预测,于是就有可能出现‘押错题’的情况。”
高福指出,以目前的科研水平,预测流感病毒依然是世界难题,研发通用疫苗目前并没有进展。“不仅是流感,还有艾滋病疫苗等等,人类对病毒的认知水平仍不够。”高福表示,目前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还是接种疫苗,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三联疫苗(覆盖甲1、甲3和乙-维),另一种是正在研发有望今年年底上市的四联疫苗(甲1、甲3,乙-维和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