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肉流入市场 肉类消费的安全提示
中国经济网4月29日讯 近日,福建高级法院公布多起保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两起倒卖、销售病死猪肉的犯罪案例,两起案件共销售病死猪肉达到2000多吨。据报道,犯罪份子将病死猪肉大量销往厦门、福州、泉州、江苏无锡、浙江金华、河南商丘、湖南韶山、四川射洪、广东深圳等地,一些食品公司、冻肉批发商、卤料生产商等长期大批量采购这些病死猪肉。
肉类质量涉及到几乎每个家庭的食品安全状况,而近年来曝光的相关事件也时常见诸媒体,如牛羊肉掺假、瘦肉精、抗生素使用等问题无不牵动着监管部门和百姓的神经。下面中国经济网小编就针对一些食用肉类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一些提示。
首先,在食用肉类的时候,避免食用一些特定的部位是最容易做到的有利于健康的举措。一般建议不要食用肉类的以下部位:鱼“黑衣”、禽“尖翅”、猪脖子的肉疙瘩、鸡头、禽类的脖子、畜的“三腺”(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羊“悬筋”、兔“臭腺”。这些部位或器官往往含有类脂质、溶菌酶、病菌和病毒、重金属、高胆固醇和病变组织,或者有异味,因此不宜食用。
第二,加工程度越深的肉类潜藏的不安全因素可能越多。前文提到,一些食品公司、冻肉批发商、卤料生产商等长期大批量采购病死猪肉用于肉类食品的生产。因此建议消费者,与火腿肠、罐头等已加工肉类食品相比,要多食用新鲜肉类,尤其应首选冷却肉,其次是热鲜肉和冷冻肉。与新鲜肉类相比,由于不容易在外观、气味等方面辨别质量,加工食品更容易为不法分子或无良摊贩使用劣质肉提供可乘之机。另即使是正规产品,火腿肠、罐头等肉类食品中复合磷酸盐、防腐剂、着色剂、淀粉等添加剂也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在挑选生肉的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什么呢?新鲜肉的一大重要特点是:指压后的凹陷能立即恢复。而不新鲜的肉类在指压后的凹陷恢复较慢,甚至不能完全恢复。至于在消费的过程中选择正规的市场、餐馆等最基本的常识小编就不多赘述了。
第三,关于肉类的保存,普通家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持肉类食品原有的鲜度和味道,延长存放期,应该采取速冻。在速冻过程中,肉类食品内结成的冰晶很小,其组织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及细胞间的结晶体,不会流出来;若不采取速冻的方法,肉类食品中容易结成大的冰晶,破坏食品的细胞膜,造成细胞破裂,组织养分、鲜度在解冻后随水流失,使食品变得松散鲜味大减。所以建议先将温度控制器的旋钮调到最冷档,使压缩机不停地快速冷冻,大约经过30分钟后,再将温控器旋钮置于通常所需温度的档位上,这样就可以保证食品原有的鲜度和味道。另外一点是,肉类应该避免二次解冻。因为食物在每一次解冻时,随着温度和水活度的升高,细菌增殖非常快,若再次冷冻、解冻,肉类中的细菌在这个过程中就拥有了比首次解冻大得多的基数,非常容易造成迅速的变质。
第四,烹调时生熟分开。操作人所用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清洗干净,同时肉类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心、肝、肾等内脏器官是畜禽体内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人们普遍认为肉末很容易熟,因此可以缩短烹调时间。但实际上,不论是从市场上买回的肉馅,还是在家现剁肉馅,处理过程都可能让肉沾上更多细菌。因此,炒肉馅时,看到肉发白后也要用中火或大火在继续烹调两三分钟。(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