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病毒侵袭市民手机 未知链接切莫轻信
市民收到带有病毒的短信。
“XXX(机主姓名)看这个,ht://********XXshenqi.apk”。近日,一则手机短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此短信中所提到的链接使用CDN为开头,以APK为结尾,对于大部分普通市民来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点击后便会迅速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群发病毒短信等不良后果。
记者连日来采访了解到,韶城也有不少市民接收到了该内容的短信,其中个别市民因疏忽大意导致手机中毒后,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市公安局民警提醒,市民如果再遇到类似短信莫轻易相信,同时要注意对手机数据备份保存。
木马“袭来” 韶城市民“中毒”
据了解,该款名为“蝗虫”的手机木马病毒在上周末开始大肆传播,木马入侵手机后,会冒充机主自动向通讯录中的所有号码继续发送短信,从而产生金字塔般的扩散。短短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就有超过百万台手机接收到了该信息。而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少韶城市民也收到了这则短信,而个别市民也因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手机惨遭“中毒”。
市民朱先生说,8月2日中午11点左右,手机突然收到女朋友发来的一则短信,短信内容为“朱XX看这个,ht://********XXshenqi.apk”。由于当日正值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朱先生误以为是女朋友要给自己带来惊喜,所以便不假思索地点击了链接,并下载了一个名为“XXshenqi”的应用软件。随后,在朱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软件又开始向他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群发同样的短信。
正当朱先生感觉到一头雾水的时候,不少收到其转发短信的朋友纷纷来电,说刚刚发送的短信中存在木马病毒,让其不要再点击并立即删除。“后来我马上打电话给女朋友,才知道原来她是一时没注意,点击了这个链接,导致了手机中毒。”朱先生说道。
与朱先生一样,韶城市民罗先生也是这次木马病毒大肆传播的受害者之一。他说,原本各类骗人短信自己都不会相信,但是这次因为短信中有自己的真实姓名,所以就降低了警惕性,导致了中毒。据罗先生介绍,前两天才给手机充值了200元,点击一下,手机就因欠费而停机了。
下载链接被屏蔽 运营商紧急封堵
在“蝗虫”手机木马病毒突然爆发后,警方及电信运营商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一方面对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拦截,另一方面也抓紧时间进行案件的侦查工作,并迅速抓获了此次手机木马病毒的制造者李某。
记者在市公安局微博账号“平安韶关”上看到,8月2日中午12时50分,该微博就发布了紧急通知,提醒广大市民短信内的链接是一个病毒软件,迷惑性强,请大家别因为好奇而去点击。记者同时了解到,各大运营商在获知病毒传播情况后,也纷纷对带有该恶意链接地址的短信内容进行直接拦截,同时对该恶意软件的传播域名和IP地址进行了紧急封堵,并在全网范围切断了此病毒的传播途径。记者发现,目前短信中的下载链接已经被屏蔽,手机病毒的传播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根据最新的通告显示,这起“XX神器”手机恶意程序案目前已经告破,深圳警方抓获嫌疑人李某,这名19岁的大一学生自称是出于好玩并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开始尝试做一款可以在全国大范围传播的手机软件,在制造完成后,从其自己手机上开始往外传播。目前其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而病毒短信发送到的手机已达上百万台。
警方提醒:未知链接切莫轻信
本次案件虽已告破,但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类似的大面积手机中毒事件该如何避免引发了不少市民的思考。
有专家分析认为,类似病毒可能会造成群发诈骗短信、用户下载应用后如果填写个人资料信息将被窃取、伪造和删除手机内的短信内容、转发手机内任意短信内容、将手机的个人信息发送到黑客的指定邮箱等多个危害。不少市民坦言,这些危害都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如今最担心的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可能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也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市民黄先生说。
对此,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给出了几个建议,希望市民能多加注意,避免再度出现手机中毒的情况。民警金钟提醒市民,如果收到发送过来的不明信息与链接不要轻易打开,最好通过电话确定信息来源,并建议立即删除该信息或链接;不要下载或安装任何来历不明的软件;使用SD卡、T-FLASH等内存卡交换数据时注意防止病毒感染;隐藏或关闭手机的蓝牙功能,防止手机自动接收病毒;通讯录及重要信息常备份。
金钟同时表示,对于已经感染了病毒的手机,市民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卸载,或通过安装手机管家等安全软件进行查毒杀毒。
■ 记者手记
莫把一切交给手机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需品,对于许多人来说,离开了手机,就会发现突然很多朋友的电话也记不清了,当我们在把一切都交给手机时,手机病毒的危害才会如此的凸显。
该事件爆发后,不少专家都表示,这种病毒的制造其实并不复杂,而这个波及到上百万台手机中毒的病毒,只是由一位19岁的大一学生制造出来的。可以想象,能制造这类病毒的人或许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可以制造出更为可怕、更为难以控制的病毒。因此,对于市民来说,在享受手机或其他智能产品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需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切莫把一切都交给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