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回家好过瘾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宏海

06.10.2014  11:23

  ●本报记者  曾秋玲

  “国庆长假去哪儿?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漫步梅江河堤,观璀璨灯景、听客家山歌、看广东汉剧、赏群众歌舞,处处风情处处歌……”国庆节前夕,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宏海照例又极力“煽动”周围人们来梅州游玩。

  杨宏海是个戏迷。1985年,他从梅州调到深圳工作,但经常回梅州出差或探亲。每次回来,他都要到梅城一江两岸转一转。因为他觉得在那里可以直观感受到客家文艺发展的“脉动”。“记得20年前,梅江公园、滨江公园那边就活跃着不少群众文艺团体。”杨宏海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朋友,每次来梅州都要住梅州迎宾馆,为的就是方便观赏群众歌舞。杨宏海经常带外地客人到梅城一江两岸领略客都风情。在客人们啧啧称赞之余,杨宏海却为梅州专业院团专业演出的缺位、“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的“养在深闺”而深感遗憾。

  “这几年不一样了,梅州客家文艺可谓大发展、大繁荣。央视秋晚的成功举办,细哥细妹组合、管乐莹、彭嘉俊登上星光大道荣获佳绩,极大提高了梅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杨宏海如数家珍地说,这几年,每次回到梅城,他都可以看到无比精彩的客家文艺表演,如愿以偿地过足“戏瘾”:公园里,群众尽情歌舞;广场上,由各单位或商家与专业院团合办的主题晚会一场接一场;专业剧场里,广东汉剧“周五有戏”、客家山歌“周六有歌”。梅城一江两岸就像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早上晚上、水上堤上、室内室外、业余专业,你方唱罢我登场,立体呈现,无限精彩,市民游客,各取所需。

  这还不算,杨宏海返回深圳时,总是不忘带上一些有关客家文艺的光碟、书籍,既可以在家过过戏瘾,又能作为研究资料,还可以当礼物送给朋友。上次有个朋友到北京出差,他就把从梅州带出去的6盘光碟托这位朋友转赠给北京友人。

  杨宏海认为,近几年梅州文艺界的创新意识、创作能力大幅提升,文艺演出无论是舞美还是演技都进步很大,表现出了“文化之乡”所应有的文化软实力,令他倍感自豪、倍加眷恋。近几年他回来得更为频密,“两三个月就回来一次”。

  “戏迷朋友们,请到梅州来做客,这里有好戏连连看……”杨宏海说,他的推荐不仅出自对家乡的偏爱,更是出自自己回乡的亲身体验,出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给予外地游子的自信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