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来袭 警惕花斑蚊

18.06.2014  10:50

  ■花斑蚊 资料图片

   东莞时间网讯 当前,气温升高,雨水密集,蚊虫容易孳生繁殖,同时部分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人员国际往来频繁,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全省今年已报告登革热病例12例,其中我市5月份发生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我市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风险较大

  日前,省卫计委发布消息称,截至6月11日,我省今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例,其中,广州、珠海、佛山、江门和东莞共报告输入性病例11例,广州报告本地病例1例,发生本地病例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随后,记者从市卫计局确认,我市5月份发生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感染地为新加坡。目前,该病例已治愈出院。

  今年以来,我国邻近的部分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公布的登革热相关信息,截至6月3日,马来西亚的登革热病例数为33456例,菲律宾为21690例,新加坡为6024例。市卫计局指出,由于我市与这些地区的人员、物流交往频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风险较大。

   防控登革热须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登革热是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监测,我市今年5月份的成蚊平均密度为32.4只/灯,比上月增加了18.25%。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当蚊子密度升高时,一旦有登革热病例出现,疫情扩散流行的风险将会增大。

  另外,我市近期雨水较多、气温较高,且居民普遍有养花种草的习惯,室内外积水容器较多,传播媒介伊蚊的孳生地广泛存在,非常有利于蚊子的生长繁殖。而由于登革热隐性感染者、轻症患者的存在,不利于疫情的早期发现,因此,不排除由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感染病例的风险。

  “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方法基本是一样的,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是关键。”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当市民出现畏寒、发高烧、剧烈头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个别存在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时,须警惕并及时就医。

  ■延伸阅读

  2010年9月,我市发生一宗登革热聚集病例,病例达到11例;

  2013年11月,大朗镇发生一起登革热聚集性疫情,5名市民确诊,均为轻症,发病前均无外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