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暂未发现登革热疫情 7月至11月为高发期

15.09.2014  18:43

  本报讯  (记者秦秋霖)今年6月以来,继广州多地发生登革热疫情后,佛山南海、顺德等地相继出现本地登革热聚集性病例。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每年的7月至11月是登革热疫情高发期。截至目前,我市未报告有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重症患者会出现休克、出血甚至死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表示,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特别是伴有基础疾病者(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婴幼儿、老人及孕妇更容易被感染。登革病毒潜伏期为3至15天,通常为5至8天。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24小时内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一般持续5至7天。发热时多伴畏寒,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眼球后胀痛、乏力、充血性皮疹、食欲不振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多形性皮疹等。一旦发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必须尽早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有关负责人表示,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发病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据了解,该中心已于近日组织流行病学、消杀、检验等专家对我市可能发生的登革热疫情进行了风险评估,强化疫情监测。同时,每2周开展1次伊蚊密度监测工作,开展相关防控知识宣传,并已做好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应急物资储备与技术准备。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房间内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物;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对于需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工作的市民,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若在登革热流行季节或者去登革热高发地区旅游回来出现发热伴骨痛或皮疹,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旅游史以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