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梅城开展灭蚊灭蟑行动

27.09.2014  12:34


工作人员用专业杀虫工具对下水道进行喷药。(吴腾江 摄)

  本报讯  (见习记者黄焱)近期我省登革热持续高发,目前仅我市和韶关暂未发现感染病例。随着国庆临近,返乡人员和游客不断增多,我市出现输入性病例的可能性大。目前我市正在加强清积水灭蚊及疫情监测工作。

  昨日,记者跟随市爱卫办工作人员到梅城江北美食街、楼下塘市场、江南百花洲市场、低坝路市场等地及周边公共环境,开展城区公共环境下水道灭蚊灭蟑行动。记者在楼下塘市场看到,防治人员往下水道喷入高温氯胺磷烟雾后,有不少蟑螂爬出,但生命迹象微弱。据了解,昨日城区内共有11处市场周边地段同时开展此行动。

  市爱卫办副主任陈小建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工作以清理积水蚊虫孳生地为主,灭成蚊为辅。本月26日至30日将完成梅州城区市场周边灭蚊灭蟑行动。水沟、下水道、公共环境公园休闲场所周边等积水都是清理和消杀重点。此外,我市疾控中心也加强了对疫情及伊蚊指数的监测,每月监测两至三次,并形成监测报告。相关应急药品物资储备充足。若有重症病例发生,由指定的市人民医院收治。

  “防控登革热的关键在于灭蚊、防蚊。” 陈小建表示,在清澈的积水中伊蚊容易孳生。他建议三类特殊场所注意做好积水清理:花卉店、汽车保修场、废品店,废旧轮胎及旧瓶罐要避免露天放置。同时,市民应及时倒掉房前屋后放置的瓦罐、水桶等积水容器,并将其倒置。家中种有水养植物的市民隔三至五天应换一次水,保持阳台干燥。市民外出时应着长袖衣裤,外露皮肤要涂抹驱蚊剂。使用后的一次性饭盒、水瓶等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积水。若发生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典型登革热症状,应迅速就医。平时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