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的民间节诞:郑仙诞

29.08.2015  14:49
明末清初著名文士屈大均在其名著《广东新语》说:“安期生……于七月二十五日仙去,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清泉,以期得仙气。

  广州白云山有个民间节诞——郑仙诞,又称白云诞。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已有男男女女于农历七月二十四、二十五络绎不绝上白云山贺诞。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游白云山蒲涧》诗中有句云:“至今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明末清初著名文士屈大均在其名著《广东新语》说:“安期生……于七月二十五日仙去,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清泉,以期得仙气。

  这个广州独有的郑仙诞,源于“郑安期骑鹤飞升”的民间传说,是百姓怀念为民众健康不惜牺牲自己的医者之节日呢。

  传说在秦代时,郑安期母子住在白云山脚的村子里,郑安期乐于助人,采药行医济世。某年,白云山下一带流行疫病,不少百姓染疾卧床,郑安期手足无措。他母亲说:“早年听你父亲说过,医这种病最好用白云山上的九节菖蒲,但这药草长在悬崖峭壁上,不易采摘。

  第二天,郑安期辞别母亲,上到白云山人迹罕至的悬崖上寻找九节菖蒲。当他遍寻不见、精疲力尽时,忽觉轻风送来阵阵香气,顿时神清气爽,循香而觅,发现悬崖下两三丈处,长着一丛像兰一样的菖蒲,仔细一看,果然有九节,不禁大喜,即拿出长绳,一头绑住腰间,一头绑在大树上,顺绳而下采摘菖蒲。采满一箩九节菖蒲后,他爬上悬崖,解开身上的绳索,突然,脚下一滑,摔到崖下。危急间,崖下白云忽化为仙鹤,把郑安期托起,飞升而去。村民得到郑安期留下的九节菖蒲,治好了疫病。从此,百姓把他飞升之日定为郑仙诞,把他采药的悬崖命名为郑仙岩,岩边的石台称作鹤舒台,岩、台至今仍存。

  还有一说,谓郑安期即秦代仙人安期生,山东琅琊人,曾拜河上丈人为师,得道后隐居于东海边卖药。秦始皇听说他医术高明,赠他金璧,想让他入宫做御医,安期生不受而去,隐居广东罗浮山。一次,他云游到白云山,发现一个山洞长满九节菖蒲,遂留在白云山居住,以九节菖蒲医人济世。人问他姓名,他只说:“这……这……”于是人们以为他姓郑。之后,秦始皇又派人请他入宫,为免纠缠,他骑鹤飞升而去。

  医者为民,千古传颂,广州人以“游白云礼郑仙”表达对医者的尊重之心。在宋代,郑仙诞时,广州的官员、绅士、文人都会到白云山游览,吟诗作文,沐蒲涧清泉,采菖蒲,祈夙愿,谓之“鳌头会”,平民百姓也喜用蒲涧水洗身,强体去疫。那时蒲涧水足,一直流到山下,形成甘溪和文溪。

  在清代,郑仙诞之日,乡民还组织舞仪仗、奏八音,成群结队上山朝拜。山路旁,摆满卖风车、香烛、花卉、饼食的档口,游人如织。郑仙诞游白云之风一直延至民国,到了七月廿四晚,便有不少人上山“打地气”露宿,以期沾些仙气,欲求平安大吉,连女性也加入诞日上山之列。

  广州的郑仙诞活动于上世纪50年代仍有,60年代消失,80年代初复见,但80年代末被重阳游白云所取代。踏入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展开,白云山管理部门因此便想起广州独有的郑仙诞,于前年及去年诞日,在白云山组织庆贺郑仙诞活动。

  今年9月6日乃农历七月廿四,又届郑仙之诞,白云山管理部门再次组织活动,还准备召开研讨会,欲打造郑仙诞为“广州第一诞”呢!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